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百乡万户调查——陕西组 > 工作简报

合作社带动果农致富:成效已显,路仍漫漫(第20期)

日期: 2012-03-28 14:39 作者: 来源: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字体: 打印本页

2012年2月27日

  2月26日上午,赴陕西调查组走访了多家苹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了解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创品牌增效益,合作社带动果农共同富裕。张育珍,洛川育兴有机苹果专业合作社创办人。1989年,张育珍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毕业后他放弃在大城市工作,选择回乡贩卖粮食,2003年开始转做苹果生意并成立协会,2008年正式成立合作社,注册了育兴牌有机苹果,目前共有273名社员,辐射4982户。现在他经销的苹果,一盒12个能卖到300元,而如果没有品牌支撑,这些苹果只卖25元。合作社为入社农户统一供应农资,定期进行季节性培训,成立统一的联防队进行病虫害防治,并统一组织销售,实现优质优价。去年合作社的800亩有机苹果遭受冰雹灾害,但每亩销售收入仍高达2.6万元。

  土地不能抵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共同面临贷款窘境。品牌给企业创效益,同时也让老百姓得好处,但贷款困难,制约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延安果业集团副总经理侯秋宝非常感慨地告诉我们。洛川工业商业比较落后,在经营服务上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贷款,农行和农发行投放资金量少,贷款数量小。专业合作社贷款更困难,“银行贷款倾斜,国家说的好,把人听的斜下来了(高兴了),但是事没斜下来(事办不成)”。土地不能抵押贷款,国家的倾斜政策对合作社都没用。洛川县南杨舒果业合作社郭清礼说,去年邮政银行给每户5万元贷款,但杯水车薪根本不够。

  信息化不可缺,要进一步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张育珍的合作社有48台电脑,分布5个县36个乡镇服务站,通过信息化传递,管理投入品时间,定期开展培训,及时和果农沟通交流。2008年他通过网络与北京正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签了十年苹果销售合同,上个月还与澳大利亚客商达成苹果销售及果汁加工项目。目前合作社的苹果销往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等4个国家,39个城市。张育珍表示,要继续健全信息网络,满足合作社发展需要。

  人才缺乏,是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洛川县委任副书记说,现在农村能人太少,这几年搞合作社的算来算去也就十几个人。民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郝延刚很为难地透露,合作社的发展受制于人才制约,他合作社做帐的老会计,只会记流水帐,有时自己都看不懂自己记的帐,希望能有大学生村官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并希望能加强对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