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08年三夏生产 > 三夏动态

滑县高产创建立新功

日期: 2008-07-01 14:49 作者: 郝广亮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滑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处黄河故道,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辖10镇12乡1区,1020个行政村,总人口125万,耕地面积185万亩,常年种植粮食250多万亩,素有“豫北粮仓”之美誉,粮食总产和商品粮贡献量位居河南省第一,连续五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称号。为树立小麦高产高效生产样板,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步伐,进一步提高小麦生产水平,提升小麦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农业部小麦万亩高产创建活动要求,滑县在上官、老店两镇交界处和万古、留固两镇交界处设置了两个小麦高产创建万亩高产高效示范区。在总结过去高产攻关经验的基础上,及早动手,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圆满完成了高产创建任务目标。

  成就卓著

  上官老店万亩示范区小麦平均亩穗数42.4万,穗粒数37.7个,千粒重45.9克,平均单产623.6公斤;万古、留固万亩示范区平均亩穗数43.6万,穗粒数36.5个,千粒重46.7克,平均单产631.7公斤,均超额完成项目区单产600公斤的任务目标。设置在上官、老店万亩示范区的百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07公斤;设置在万古、留固万亩示范区的百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11.8公斤。另外,在留固镇后五方村设立的百亩高产攻关田,种植品种为矮抗58,6月7日现场实收1.57亩,平均亩产708.5公斤。据调查,全县小麦平均单产499.2公斤,比上年471.2公斤增产28公斤,增5.9%,全县总产84.9万吨,比上年77.6万吨增7.3万吨,增9.4%,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项目区采取科技入户工作模式,强化技术人员包户责任制,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秸秆还田技术、冬小麦氮肥后移延衰高产栽培技术、节水高产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指导与示范相结合,主推技术入户率达100%。辐射带动全县主推技术入户率达到了90%,较去年主推技术入户率85%提高5个百分点。全县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专用率达到了100%。通过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等节本增效新技术,每亩地少浇一次水,节省15元;节肥2.5公斤(纯养分),价值10元;少喷两次农药,节支8元,亩均节本33元,全县170万亩小麦总节本5610万元。

  措施过硬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县委、县政府始终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把小麦高产创建活动作为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坚持不懈地进行粮食高产开发。一是建立组织。成立了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高产创建活动专家小组。二是专题研究。2007年9月,县委、县政府分别召开了县委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区建设工作。三是增加财政投入。县政府投入200万元,用于扶持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四是开展高产竞赛活动。连续第五年在全县开展“丰优杯”小麦高产竞赛活动,调动农民科学种田积极性。

  (二)超前谋划,及早动手。滑县作为一个产粮大县,在粮食连续多年增产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挖掘增产潜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2007年夏粮丰收后,该县随即总结多年来科技兴粮的经验,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讨论会商。市委、市政府对此也高度重视,多次在滑县召开现场办公会,安排部署高产创建活动。早调查,早决策,早行动,一个“早”字贯穿于工作的始终,夺得了示范区建设的主动权,为实施小麦高产创建活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点。根据滑县农业生产实际,按照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于示范、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该县每年都安排若干个高产攻关田、百亩示范方、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区,开展高产示范。今年,沿省道吴黄线、东上线、郑吴线、大海线等交通要道,设置了2个万亩小麦高产高效示范区、10个千亩示范方、17个百亩攻关田、1个自动化节水灌溉试验田和3个新品种展示田。在确定示范区地点的过程中,该县农业人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反复勘察,多方比较,逐一筛选,对所选地点严格把关,真正做到布点科学合理。

  (四)明晰职责,强力推进。一是明晰职责。为保证高产创建效果,万亩区、千亩方、百亩田均有县领导分包,县、乡、村、户层层有分工,层层有责任。专门制定了《小麦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方案》和《2007—2008年小麦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人员奖惩办法》。二是强力推进。实行目标责任制,县政府与示范区乡镇政府签订了示范区建设目标责任状,把示范区建设纳入了年度考核目标;实行“三包”责任制,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技术员包服务;实行督导制,县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定期、不定期深入到示范区生产一线,检查督导高产创建工作。

  (五)集成技术,统一服务。在小麦高产示范区,重点推行“一集成六统一”高产创建模式,技术服务做到“一集成”,生产过程做到“六统一”。“一集成”即将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氮肥后移延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六统一”,一是统一供应主导品种,二是统一测土配方施肥,三是统一培训指导,四是统一机耕机播,五是统一防治病虫害,六是统一订单生产。粮食部门对示范区小麦按订单以高于市场价进行收购。

  (六)合作开发,创新手段。在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中滑县先后与各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开发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优质小麦高产栽培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小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精准农业试验站等。先后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文化大院开通了专家语音系统和远程教育网、开通了“QQ视频”,示范区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面对面”向专家咨询。在示范区乡镇和重点示范村设立了15个农民科学施肥指导站,配备了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农民直接在电脑触摸屏幕上点击,就可以得到一整套施肥技术资料。同时,利用县、乡、村“三级科技阵地”和“放心农资”配送网络,大力开展技术与物资相配套的服务,把配方肥、新农药、主导新品种等物资直供到农户。

  (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小麦高产创建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要做好此项工作,必须调动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保证各个工作环节流畅运转。因此,加强部门联动、有效整合资源,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是做好小麦高产创建工作的前提。县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将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项目向示范区倾斜,捆绑使用。整个高产创建工作由农业局牵头,技术服务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具体负责;农开办、水务局对示范区内农田基本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农机部门把农机补贴项目向示范区倾斜;粮食部门与中储粮签订协议,对示范区小麦实行订单收购;供销部门在示范区建设农资连锁超市,组织好农资供应;林业局负责农田林网建设。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形成合力,极大促进了小麦高产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