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08年三夏生产 > 三夏动态

小村粮事——夏收时节走访产粮专业村叶竹园

日期: 2008-06-12 13:43 作者: 陈四化 王化远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在河南省正阳县真阳镇西南8公里处,有一个1700多人的小村,名为叶竹园。有着近6000亩土地的叶竹园,是远近闻名的粮食生产和购销专业村。

  近日,记者走进叶竹园村,耳闻目睹了这个小村的一些粮事。

  村东南约半公里金浪滚滚的麦田里,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正在来回穿梭。“开收割机的就是郑付明。”村支书叶宏伟说。

  叶宏伟说,郑付明家是村里买大型联合收割机最早的一户,前年买回后,机收小麦当年就跑遍了大半个中国;仅两年多的光景,郑付明家靠机割小麦挣的钱就还清了贷款,在村头盖起了两层小楼。

  正说话间,郑付明在地头停机跳下了车,与记者握手后,便掏出电话号码本,给山东菏泽农机局打了一个电话,问哪一天去,到哪乡割麦。

  记者翻阅郑付明的电话号码本,见上面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记得密密麻麻。“都是各地农机部门的,全国各地都很重视麦收,与农机部门经常联系,能够保证去了就能立即下地作业。”精明的郑付明向记者解释。

  在叶竹园村,记者发现一个现象:不少农户家的大门都是3米多宽。“大门宽大,是为了方便大型机械进出院子。”叶支书说,“凡是院门宽大的农户,要么是家里有大型机械,要么是打算购买大型机械,再过三五年,叶竹园将会变成农机化专业村,老少爷们儿的钱袋子将会更鼓。”

  中午时分,太阳当头,叶竹园村村头麦场里,铺着一厚层刚脱粒的麦子。一老汉在场边的树阴下坐着,隔一会儿就要站起身用木锨将场里晒的麦子推一遍。

  老汉叫叶中太,59岁,叶竹园村村医,在村里开有诊所。“叶医生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医生,年轻时没种过地,这两年却把地看成了宝贝疙瘩。”村主任叶新亮在一旁插话。

  叶医生家16亩责任田,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头几年,由于每年又要缴粮又要出义务工,一家人种地的积极性越来越低。1991年,叶医生央求村里的几户邻居让他们代种。

  2003年,农村取消了义务工,叶医生的妻子想把地要回,叶医生说:“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2004年,国家开始实施种粮补贴政策,种一亩地一年补贴20多块,要面子的叶医生虽想把地要回,但忍了忍还是未张口。再后来,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叶医生再也坐不住了,2006年的春节,他拿了几瓶好酒找邻居喝酒。“喝酒是假,想要回地是真。”几个邻居当场戳穿了叶医生的心思,把地爽快地还给了他。

  “如今的地就是宝贝疙瘩。”叶医生说:“国家现如今每亩地各种补贴70多块,这笔账谁都会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