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08年三夏生产 > 生产措施

“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科技抗灾减灾助推夏粮丰收

日期: 2008-08-04 14:41 作者: 江娜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2041万吨,比上年增产304万吨。在此之前农业部也宣布,今年油菜总产1185万吨,增产40多万吨,扭转了连续3年下滑的局面。

  至此,才可以说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一系列后续影响真正结束;同时也证明我国抗击冰雪灾害工作,尤其是农业系统立足春耕、科技抗灾减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果,这其中也包括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实施的“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活动。

  科技减灾10省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5亿元

  “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科技减灾促春耕活动是全国农技中心3月初至5月上旬在受灾较重的10省区组织开展的一项活动,即组织1万名农业科技人员赴10个重灾省区、100个县市、1000个乡镇、10000个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

  “年初的冰冻雨雪灾害给春耕生产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蔬菜、果树、茶叶就不用说了,当时小麦正是越冬期,油菜也正在抽薹。菜薹结冰了怎么办?冻伤的果树是砍是留?我们的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活动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组织的。”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夏敬源说。

  在环太湖大棚茄子生产基地日夜值班,督促农民两三个小时除一次雪的浙江省长兴县农业局经作站顾杰炜;在60%蔬菜秧苗被毁的情况下,及时引进集成营养钵补苗,引进新品种推广反季节栽培技术,确保蔬菜生产和供应的安徽省黄山区仙源镇农技站胡黎明;面对部分农民耕地抛荒现象,深入乡村一户户做工作、一丘丘落实种植面积的湖南省攸县农业局蔡应物……在“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活动中,有640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与农民站在了一起。

  科技减灾10省区农作物受灾面积2.2亿亩,其中蔬菜、油菜、果树等作物受灾较为严重,当时预计减产1465.5万吨、减收352亿元,但是通过科技减灾一系列活动,据统计,实际减产758.7万吨、减收180亿元,比预计减少产量损失503.4万吨、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65亿元。而湖北省油菜产量当初保守估计要减产20%~30%,实际只减产了6%。

  近300万人次农民接受了面对面的技术培训

  “这场冰冻雨雪灾害50年不遇,作物受冻后怎么办?不但农民,就连很多基层技术人员也没了主意。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组织专家会商,给出具体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案来。”全国农技中心粮食处处长程映国介绍说。

  湖北省农业厅油菜首席专家田新初告诉记者,湖北越是长势好的油菜受灾越重,刚刚抽出的菜薹被冻烂。省里组织专家紧急会商,对沙洋县、天门市等地的油菜提出清除冻烂的叶子,割掉菜薹的方法。“当时地里一片白茫茫,当地技术人员和农民都没信心了,听说割了菜薹油菜就活了,菜薹还能再长出来,都半信半疑的。”

  据统计,在“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活动中,各地研究制灾后管理技术11000余个。例如蔬菜要加快修复蔬菜大棚,抢种抢育蔬菜及秧苗,发展速生蔬菜,抢种叶类菜、早夏菜;受冻果园、茶园要搞好撑扶、培土、喷药、修剪和施肥,对受冻被毁果树、茶树清理出园,进行土壤消毒和改土等等。为此,10省区省级专家组和100个县科技小分队,深入灾区评估灾情,组织专家进行会商6000多次,确保了救灾措施的科学性。

  为了把技术送到农民手中,10省区还组织了6000多次技术培训,免费发放了650万份技术资料,建立了4000多个示范样板田,其中面对面培训的农民就近300万人次,有效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自身的技术水平。

  建立灾害应急机制,加大农技推广力度

  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农业部门及时、有效地采取了防治补救措施。与此同时,夏敬源也提出:从全球来看,近几年随着环境恶化,极端气候越来越多,发生自然灾害的几率越来越高。为防患于未然,国家第一应该设立抗灾专项资金,加大抗灾投入,改变以往抗灾资金灾后补的滞后性问题。第二应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制定灾害评估标准和相应级别,加强防灾减灾技术研究与储备,加强种子、化肥、农膜等救灾物资储备,制定不同部门的抗灾工作协调机制等等。第三应该建立健全抗灾政策,包括加大国家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农村道路、水库、水渠及灌排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基础设施的抗灾能力;制定对重大农业生产设施建设的财政补贴政策和小额贷款政策,增加农民的生产投入能力;扩大农业灾害保险品种和实施范围,完善灾害补偿机制等等。

  另外,田新初在这次万名农技人员进万村活动中,也切实感受到,在重大自然灾害背景下,夏粮还取得了丰收,基层农技推广功不可没。但是目前的农技推广体系存在很多问题,他希望国家加大重视和投入,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综合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