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活动 > 2014年青年干部“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活动

山东调查组:花生地里“读”农事

日期: 2014-10-11 11:11 作者: 吴文博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一个礼拜的连绵秋雨后,天气总算放晴,山东省枣庄市东城头村地里的庄稼逐渐进入收获时节。

  村里62岁的老汉张士具家种了12亩地,其中有1亩多花生可以收获了。日前,农业部“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活动调研组如约来到张老汉家的花生地,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收花生的活不需要什么技巧,归拢花生茎叶,然后稍用力就可以把地下的花生连根带果实一并拔起。最近雨水特别多,花生秧干得比较早,很多花生在地里拔不起来。这个时候就得蹲在地里,用手将花生一颗一颗地刨出来。”张士具向调研组成员们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着要领。

  除调研组的5个人之外,老张还请来两个亲戚帮忙。他们都已69岁,但身子骨还硬朗。记者在“拉呱儿”中了解到,村里还干农活的人,大都是这样的“老把式”。

  老张的这片地土质不太好,种不了省工省事的玉米,就拿来种花生。他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在今年丰收的情况下,一亩地的花生晾干大概有500多斤,现在干花生是4元/斤,这些能卖2000多元钱。而生产投入方面,种子200多元,4袋化肥560元,地膜90元,这样粗算下来共计800多元。“刨掉物化成本,这一亩多的花生也就能赚个1500元钱,还不算人工费用。”

  老张播种和收获都是请自家的亲戚来帮忙,不付工钱。“若是雇人干活,一天至少也得70元钱,还得管三顿饭。若是连种带收全算下来,就没什么收益可言了。”

  下午6点,农用三轮车跑了几个来回后终于把地里的花生拉完,带着丰收的喜悦、满身的酸痛和深深的思考,调研组成员都回到了住地。

  “一亩二分花生地让我们真实感受到了农业生产的辛劳,农业生产不仅仅是田园诗,更是一颗颗摔八瓣的汗珠子;感受到了农民生计的艰辛,即便今年这样‘多收了三五斗’,收益水平也无法让农民舒展笑颜;感受到了解决‘谁来种田’问题的紧迫,中国农业发展任重道远。”调研组组长李伟毅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