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代先锋

为沼气事业燃尽了生命———追记湖北来凤县旧司乡农技干部陈维华

日期:2005-12-14 09:44 作者:何红卫 黄文方 秦叙常 来源:农民日报 字号: 【字号: 打印本页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革命老区,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的巍巍群山在哺育了成千上万英雄儿女的同时,也埋葬着无数先烈。2005年9月7日,一个平凡的乡农技干部因公殉职也长眠在了这块红色的土地上,他就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旧司乡农技干部陈维华。

  2000多群众为一个殉职农技干部守夜送葬

  9月7日早上,来凤县旧司乡农技干部陈维华感觉胸口不太舒服,妻子向梅芝担心地劝他:“你今天就莫下乡了,歇一天吧。”

  陈维华没听妻子的劝导。他说:“雷公顶坡上杨家贵家的沼气池漏气,要去请技术员看看,还有今年所有新建的沼气池马上要验收,农户都等着领取管道、灶具,需要逐户上门摸底,我不能让他们等我一个人啊!再说我已经给田中华(腊壁司村八组村民、桑蚕技术员)打电话了,让他陪我一起去。不会有事的,你放心。”说完,带上药片,拿起手电筒出了门。

  其实患有严重心脏病的陈维华每次下乡,父母和妻子无不牵肠挂肚,每次出门总是再三叮嘱。每当天黑了,“只要没见他回家,心总是悬着的。”

  然而,令家人时刻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9月7日傍晚,妻子向梅芝见陈维华还没回来,就叫8岁的儿子陈豪拨通了陈维华的手机,陈维华说:“爸爸正在回家的路上,马上就回来。”然而通话后不久,又接到田中华打来的电话:“陈维华不行了……”

  “那天早上陈维华就给我打电话,要来检查我家的沼气池,叫我在家等他。”田中华说:“等检查完沼气池后都中午了,饭都不吃就要往山上赶,我看他脸色不对,就劝他歇会儿后我陪他去。这样他才喝了点水、吃了片药。后来我陪他一起把山上十几家的沼气池都检查完了。当时天已经很黑了,天气又不好,我劝他给家打个电话,在我家歇一夜后第二天再下山,可他说第二天还要检查水田片的,我只好陪他一起下山。没想到走到半山腰,他突然倒在了路旁的草丛里,等我去拉时,他已经不行了……一整天啊,来回几十里山路,我都累得受不了,何况他啊!”40多岁的山里汉子,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32岁的小伙子就这样走了。噩耗传开,腊壁司、岩朝门、三寨坪等9个村庄的2000多群众连夜赶到陈维华家,帮忙料理后事,守夜送葬。那晚,哭声、喊声、鞭炮声,一直响到天亮。

  带着心脏病为农民建沼气

  1973年,陈维华出生在来凤县旧司乡腊壁司村7组,1993年6月从恩施州林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老家旧司乡特产站,后到乡农业服务中心工作。

  1997年11月的一天,陈维华和当时的旧司乡特产站站长向林仕到三寨坪村下乡,突然晕倒在机耕路上。后经检查确诊: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单位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劝他在家休息,好好养病,他却说:“身体状况感觉还好,不要紧,撑得住!”就这样,他坚持了8年。其实,在这8年里,并非如他所说。每当发病时,他就用双手把胸口紧紧捂住,以缓解疼痛。今年8月下旬的一天,他从20多公里外的都司界村下乡回来,刚刚走到水田卫生所附近,心脏病突然发作,幸亏抢救及时,才挽救了生命。

  2003年11月,乡领导得知陈维华要去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做心瓣膜修复手术,当即解决资金1000元,协调乡信用社贷款1.5万元,并派乡干部覃玉林前往照料,县医保局破例报销医药费2万余元。为住院手术,陈维华请了一个月病假,这也是他请的惟一一次病假。

  由于病情特殊,今年初,来凤县农业局、旧司乡党委政府特批陈维华休病假,一切工资福利待遇不变。但当领导找他谈话时,他婉言谢绝,执意要求上班。他说:“拿了国家的工资,总还要为老百姓做点事!”

  近两年,当地基层农技干部的核心任务是沼气池建设。起初农民还认识不到建沼气的好处,陈维华拖着虚弱的身体,长年穿行在崎岖险要的山道上,挨家挨户做群众工作。

  为建一户沼气池,有的要跑六七趟,从上门宣传动员到勘察规划设计,从放线开挖池子到验收批条领取预制件或水泥,从建池质量把关到建成后的验收,每一道环节,他都亲自到现场。为了让村民看到沼气的好处,2003年,他自家带头建起了一口沼气池,去年又建成了第二口沼气池,并劝说自己的父母、哥哥也带头建沼气。在他的带动下,腊壁司村523户村民,除举家外出外,在家的农户都新建了沼气池;辖区9个村近两年共新建了737口沼气池,产气率达到100%,没有一口病池。

  贫寒家庭出身的陈维华,乐于帮忙,做事踏实。周燕山家的沼气灶不打火,周良品家的电灯不亮,田云芝家的电视接收器“天锅”坏了……村民们打个电话,带个口信,不管路有多远,不管天晴下雨,他都会赶紧上门。

  陈维华去世后,背后的“秘密”被揭开:为治病,欠乡信用社1.6万元贷款,欠亲朋好友1.2万元;生前没进过一次餐馆,穿的衣服没一件超过50元。“从不给组织提要求,天大的困难他都默默扛着,这样的干部哪里找呀!”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张卫东说。

  “他人走了,但功德永存!”

  “我家沼气池就是维华帮我建的!”腊壁司村74岁的田中培老人说,“我和陈维华屋上坎下地住着,两年前,陈维华动员我把屋边的红薯窖改建成沼气池,我死活不肯———一无钱,二无劳力,哪有能耐建沼气?陈维华磨破嘴皮,最后干脆带我挨家挨户参观,终于让我心动了。今年春,陈维华把技术员请上门,帮我建起了沼气池。”

  去年,在陈维华的动员下,核桃湾村三组村民田志和建起了沼气池,做饭照明全靠沼气,每年节省电费二三百元,目前,他正筹备建第二口沼气池。“我们腊壁司村能被评为全县生态家园建设示范村,是陈维华拿命换来的!”腊壁司村支书田延文、村主任田志祥扳起指头算了一笔账:近两年,全村新建沼气池304口,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生态,更大的效益是带动了生猪养殖业。去年全村出栏商品猪1500头,今年将超1800头,人均可增加纯收入600元。

  两年来,陈维华分别在9个村发动群众建沼气池737口,辖区建池任务超计划完成。乡农业服务中心的台账显示,由陈维华经手发放的水泥、预制件、瓷砖、灶具灯具、管道等建池物资,分毫不差。

  陈维华因公殉职后,其平凡事迹感召众人。县委书记王建民带头捐款1000元,副书记郜志中多次到陈维华家中看望;恩施州农业局组织全州农业系统向陈维华学习;9月26日,农业部驻武陵山区扶贫联络组全体成员聚集来凤县,缅怀学习陈维华先进事迹;10月11日,一直资助陈维华儿子陈豪上学的上海退休老工人黄连珍女士得知消息后,立即将自己省吃俭用下来的1200元寄给陈豪作学费,并表示将继续支持陈豪完成小学学业;10月20日,正在中央党校学习的湖北省农业厅厅长陈柏槐得知陈维华的感人事迹后,要求全省农业系统干部职工向陈维华学习。

  陈维华就这样走了,走得这般匆忙,他是在村民们刚刚开始享受沼气这项“民心工程”所带来的实惠的时候走的。“他人走了,但功德永存!”田中培老人站在自家的沼气池旁回忆起维华生前的情形,潸然泪下。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