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典型经验

金堂县以改革为突破 特色小镇建设为依托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示范

日期: 2020-10-16 14:14 作者: 金堂县农业局 来源:金堂县农业局 【字体: 打印本页

  一、基本情况 

  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全新突破,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平台和关键抓手。近年来,金堂县按照成都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理念,积极探索,先行先试,通过深化农村土地、集体产权、利益联结等重点改革,按照生态、业态、形态、文态“四态合一”的发展思路,通过集体资源联动政府资源,再以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本发展农商文体旅融合产业,推动乡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打造了一批以淮口橄榄小镇、竹篙菌乡小镇、五凤山江小镇为代表的产业特色鲜明、体制机制灵活、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多种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新示范,走出了一条具有金堂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金堂县建成省级特色小镇1个、市级特色小镇3个、县级特色小镇12个,打造县级以上精品林盘34个,累计引入业主60余个,共计投入资金上百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以宅基地改革为重点,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入市交易,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用地需求。用地问题是制约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问题。金堂县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等方式,积极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用地需求。如淮口橄榄小镇,在核心区龚家村按照“群众不出一分、政府不挣一分”的原则,大力实施集体建设用地整理项目,土地指标由政府通过增减挂钩方式,按程序向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的社会资本出让,出让收益用于抵扣安置区建设费用。目前橄榄小镇已有627户农户自愿参与宅基地有偿退出,腾退建设用地指标371.71亩,获取上市交易资金13010万元;按照村民意愿,577户、1647人入住淮口场镇,50户、152人入住龚家山两河口林盘。此项措施在有效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的同时,更为橄榄小镇的产业发展、旅游配套建设以及整体规划打造腾出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竹篙菌乡小镇,按照“农民+社会资本”方式,引导农户提供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累计整理出建设用地面积749.31亩,部分用于流转获取建设资金和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余下用于菌乡小镇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目前园区规模达到383亩,累计引进企业18家,2019年实现产值4.8亿元。 

  (二)以放活经营权为突破口,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夯实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基础。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是特色小镇开发中的核心抓手。围绕特色小镇产业“特而强”的目标,金堂县通过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引进社会资本等措施推进特色小镇优势产业规模连片发展,形成产业集群。如橄榄小镇充分利用群众下山后留下的成片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引进的市场主体四川聚峰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村民集体协商,投入资金3亿元,先期租用耕地3264亩、林地1908亩,成规模打造以油橄榄为主导,中草药、蓝花楹、红枫、树葡萄等为补充,兼具生态和经济价值的以橄榄为主题新消费场景。目前,在橄榄小镇的带动下,成功引入省国有公司——四川旅投集团,计划投资50亿元,在淮州新城和龙泉山北部龚家山片区打造“龙泉山北部田园综合体项目”。此外,同时引进四川南国花园、成都兴金农投公司等11个业主,投资8亿元资金在龙泉山金堂段以及竹篙等金堂东部6个镇扩面发展油橄榄融合产业,全县油橄榄规模种植面积已达6万余亩,成为金堂农业四大主业之一。 

  (三)以股份量化为核心,实施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革,完善特色小镇与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和基础设施资源。为确保这些特色小镇的生命力,金堂搭建起了集体经济平台共建、利益共享的体制机制。在淮口橄榄小镇,成立村级资产股份化改革工作组,牵头对村组集体所有及政府投入形成的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全面核实,统筹归入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将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份量化到个人,赋予农户更多财产权。目前,橄榄小镇范围内的龚家村已将342万元的村级固定资产、41.2亩的村集体土地、400万元村级资金成立龚家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股份量化到全体村民2678人。合作社完成股改后以评估的资产与聚峰谷公司合作组建新公司,发展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双方按协议进行项目建设、经营、管理和利润分配。 

  在竹篙菌乡小镇,开展集体经济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农产品加工园区,集体经济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以集体建设用地折价入股,占股16.1%;园区其他关联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入股组建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占股6.5%;县国有平台公司以及引入的社会资本,以新购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和厂房建设成本等资产入股,占股77.4%。园区公司各类股东按照股份参与经营利润分红。到去年底,园区公司年利润达到1.1亿元,相关农户人均分红2312元。 

  (四)以乡村人才为关键,推进治理能级提升,不断激发特色小镇内生动能。人才和社区治理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根本。金堂把培育特色小镇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发展重点,全面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鼓励资本下乡到镇,引育新理念、新技术、新产业等要素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全面激发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全县特色小镇均有农业双创基地,聚集返乡农民工、大学生等创业主体近2万人,创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基地2个,带动农户就地就近就业上万人。在注重人才引育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特色小镇区域治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镇、社区区域、村(社区)、驻区单位、居民小区”五级组织体系,健全了“天府之家”社区综合体、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党群服务站三级组织阵地,在官仓运动小镇探索形成了“诉源五治”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在土桥孝善小镇探索了“说事评理”机制,全面提升了特色小镇区域治理能级和服务功能。 

  三、主要成效 

  (一)吸引了新资本,特色小镇产业突出,投资势头强劲。通过改革破题释能,吸引了一大批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如淮口橄榄小镇,已引进川旅投集团、聚峰谷、新金农投公司、成都启牧农业公司等各类资本10家,累计投资50亿元建设油橄榄产业园、古树大道、山顶观光平台、云顶牧场等项目,配套建设油橄榄加工厂等,致力打造以橄榄产业、橄榄文化、橄榄运动、观光、休闲、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园;竹篙菌乡小镇按照“食用菌+”的思路,引进江苏裕灌、贵州余庆香源菌业等18家重点企业,拟投资30亿元,努力形成以菌种培育及菌菇深加工厂为主导的食用菌全产业体系;福兴畜牧小镇引进了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牧原集团,在牛角村、三福村和清河村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1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将致力打造成为成都市“菜篮子”主要供给地、成都市循环农业示范区;五凤山江小镇引进北京中云能、成都优壤农业、成都利森科技等5家知名公司,共计投资2.1亿元,打造了沱江第一湾现代农业园区美食文化和摄影基地。同时借助品牌优势与华侨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古镇康养旅游新业态。 

  (二)探索了新机制,特色小镇焕发新活力,发展全面提速。淮口橄榄小镇、竹篙菌乡小镇在深化宅基地有偿退出、土地经营权自愿流转、集体资产股份化量化等改革试点过程中,既依法保护了农户各项权利,又解决了特色小镇建设中“人、地、钱”等关键性难题,为特色小镇建设开辟了活力之源。目前,菌乡小镇将投资28亿元,启动观音谷产业新村、邻里中心、食用菌科创中试基地等20个项目,预计今年经济增速将达到10%。部分特色小镇从单一优势产业切入,做亮点、做品牌,将特色做到极致。如栖贤梨花小镇利用省级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优势,打造西部首家乡村美术馆、全国首家版画创作(展示)馆;三溪橘乡小镇以柑桔产业为基础发展“休闲、赏花、品果”乡村旅游,引进田岭涧、农耕云等电商和物流企业25家,培育本地电商企业9家、微商800家,举办电商节、脐橙采摘节、国际油菜花节,年接待游客70余万人,年创收约6000万元。 

  (三)实现了价值转化,使农村闲置资源成为农民增收主力。 

  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鼓励业主与当地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开展“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公司”“集体经济+公司”等联营共建,积极探索农村闲置房屋、院坝、林盘多元化利用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如五凤山江古镇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将闲置农房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给经营能手发展特色民宿、客栈、酒吧等50余家,2019年借助首届金堂县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山地半程马拉松及中国青年哲学论坛等系列活动,乡村旅游业接待游客6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余万元。金龙喜庆小镇引导农户将闲置农房、院坝资源整合,建成编织作坊、产品堆场,吸引民间匠人、手工业者等下乡创业,带动“5060”人员从事竹编、藤编,推出红火灯笼、百年竹编等知名手工产品12个,参与农户人均年增收约2000元。 

  (四)总结了金堂经验,为四川浅丘区县贡献了可供参考的改革典型。金堂在龙泉山脉建设的橄榄小镇,在成都率先探索形成了龚家山“公司投资建设油橄榄融合产业园”的“社会资本+”模式,玉皇山康养小镇“业主投资发展健身康养业态”的“社会资本+政府配套”模式,金堂山运动小镇“政府投资打造城市会客厅”的“政府投资+”三种建设模式,对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设具有可复制的推广意义,被成都市委办公厅专刊转发全市学习借鉴,被志宏副书记在全市领导干部读书班上引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金堂的系列改革措施纳入了四川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获得了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全国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成都市农村改革先进县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