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盘活农村闲置资源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中共金堂县委 金堂县人民政府
金堂县是丘区农业人口大县,也是外出务工大县。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加速推进,“空心村”“空心户”不断增加,大量农村宅基地和房屋处于闲置或半闲置状态,成为沉睡资源。近年来,金堂县按照“盘活闲置资源、融合产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思路,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通过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社会参与的方式,积极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民闲置用房、农村闲置集体资产,有效促进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累计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25亩,盘活闲置农房2万余平米、闲置集体资产37处。
一、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农业加工园区
按照“农民+社会资本”方式,引导农户提供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通过开展土地综合整治,与各类资本合作共建成都(金堂)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推动一二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农民自主出土地。项目区共涉及农户1055户3486人,所有参与土地综合整治的农户共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依法自主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整理。累计整理出建设用地面积749.31亩,其中492亩用于流转获取建设资金,111.14亩用于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146.17亩用于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二是合作建园区。农民与社会资本合作组建园区公司,由园区公司统一负责园区的建设、管理和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主要采取BT模式,初期由县国有平台公司投入修建标准化厂房,当园区达到一定规模后,再通过股份转让、租赁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并移交给社会资本管理运作。三是按照股份分配收益。通过评估核算、协商核定,农户组建的资产管理公司以集体建设用地折价入股,占股16.1%;园区其他关联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入股组建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占股6.5%;县国有平台公司以及引入的社会资本,以新购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和厂房建设成本等资产入股,占股77.4%。园区公司各类股东按照股份参与经营利润分红,利润主要来源是园区厂房的租金收入。到去年底,园区规模达到383亩,累计引进企业18家、实现产值7.66亿元、利润1.1亿元;其中园区公司盈利3600余万元,相关农户人均分红2312元。
二、盘活农村闲置住房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
鼓励各乡镇通过“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公司”等方式创办各类实体,积极探索农村闲置房屋、院坝、林盘多元化利用模式,加快促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一是“闲置农房+旅游”。结合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大农村民居民宿开发力度,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将闲置农房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给经营能手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目前,全县已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带动社会投资近10亿元,发展农家乐135家、乡村酒店12家。仅今年上半年全县乡村旅游业就接待游客530多万人次,实现收入26.9亿元。二是“闲置农房+特色手工”。引导农户将闲置农房、院坝、竹林盘等资源整合,建成编织作坊、产品堆场,吸引民间匠人、手工业者等下乡创业,带动“5060”人员从事竹编、藤编、核桃剥壳、私房盐菜等工作。全县已发展各类手工作坊150多个,推出红火灯笼、百年竹编等知名手工产品12个,参与农户人均年增收约2000元。三是“闲置农房+电子商务”。鼓励知名企业、返乡农创客等,通过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利用闲置农房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农产品展示厅、电子商务服务站、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淘宝网店等,已发展农村电商68家,行政村电商服务覆盖率达到100%。
三、盘活农村闲置集体资产提升乡村发展条件
加大对校舍、旧村部、动力站等闲置集体资产的盘活力度,挖掘闲置资产服务乡村发展的潜力。一是在环境美、景致优的地方,整合旧村部,以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运作的方式,建设村组院落互助养老服务点,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就近方便的生活照料、健康养老等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机构建成3所农村社区养老院,满足多元化养老需求。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点1605个,年均服务近10万人次,实现行政村养老服务站点全覆盖。二是把一些位置好、场地宽的闲置学校和旧村部等,提升改建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站等服务阵地,已建成党群服务中心7个。三是把村集体所有的山坡、林地、沟渠、堰塘等资产进行保护治理,结合实施涉农项目,通过奖补扶持、风貌改造、设施配套等方式,打造“幸福美丽新村”218个、“水美乡村”7个、精品林盘26个,全面提升乡村景观化、景区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