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优秀人物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王永建

日期: 2020-02-10 16:37 作者: 姚婷 杨亚斌 来源:多彩贵州网 【字体: 打印本页

  【大龙好故事】王永建:返乡创业 打工仔转身变老板 

  “2019年食用菌总产量约7万斤,毛收入20万元左右。”日前,走进大龙开发区抚溪村王家组王永建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占地2亩的大棚内一个个菌包整齐摆放,菌袋口平菇成团簇拥。多年来,王永建凭着种植食用菌,顺利翻开生活新篇章。 

  早些年,开发区城乡基础条件薄弱,就业创业环境差,大部分群众依靠农耕维持生活,家庭增收渠道单一。青壮年纷纷外出寻求挣钱和发展机会,2000年,27岁的王永建跑到浙江丽水进厂务工。 

  他在厂里处了个当地对象,接着完成了婚事。2003年,前往老丈人家做客时,他发现当地群众主要靠种植食用菌谋生,该产业技术要求不高、简单易管理,且产量高、收益好。在老丈人一家的帮助下,他就地试着搞食用菌产业,从打工仔转变成“菇农”。 

  每年回家过年时,王永建发现开发建设中的家乡一年一个样。2010年,已积累7年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他,抓住家乡大开发、大发展机遇,返乡创业种植食用菌。“就近发展,既能赚钱养家,又能方便地照顾到一家老小,一举多得。” 

   

  在给平菇洒水的王永建 

  当年种植的约3000包香菇长势良好,但怎样打开销售市场成了一道急需解决的难题。王永建并不惧怕,积极跑市场、找客源,终究实现产销畅通,赚得一笔不错收入。越往后,开发区就业创业环境越发完善,食用菌种植借助市场带动也越做越好。他的种植规模也从最初的3000包做到了现在的2万多包。 

  按照当前市场价格,平菇零售价5元每斤,批发价在3-3.5元每斤,一年四季销路畅通。“多年种植,供货稳定,客户也比较稳定。”王永建介绍,食用菌主要销往周边学校、超市、农贸市场,每天销售最少在100多斤,货多的时候有300-400斤。立足市场需求,王永建在自家地里另开拓出3亩地,准备把平菇全部移种过去,家门口大棚专门用来种植木耳和香菇,分开管理以便进一步扩大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