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优秀人物

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典型案例——张明年

日期: 2020-01-03 15:40 作者: 岳霞 杨亚斌 来源:天眼新闻 【字体: 打印本页

  双龙村张明年的回乡创业故事 

  “老板,我要这条鱼!”“这条有点小了,给我换条大一点的……”从大龙开发区双龙村鸿哥钓鱼场传出热闹声音,垂钓和售鱼状态都一派火热。 

  这个由外出务工村民张明年回乡做的产业,已然走上正轨。 

  张明年是该村马家头上院组人,2岁时便没了母亲,跟着父亲长大。他早早就为了家庭生计跟着父亲下地干农活,可每年收成有限,只够解决温饱。17岁那年,他跟着亲戚到广大佛山打工。 

  “在外那些年,我进厂做过流水工,也去工地做过小工,后来有了点积蓄就自己做起了夜宵。”夜宵生意虽然累,但收入还算可观,家里也开始有了点积蓄。逢年过节,他回家看看,发现基础设施变化很大,再加上孩子也大了,必须得回家读书,返乡创业的想法越来越强烈。 

  得到妻子简光容支持后,他回到家安置好孩子就学,考察市场后认准了休闲垂钓这个路子。随后选址、学技术、修建池塘。前期共投入50万元修好鱼塘以及购买鱼苗、种鱼以及用于垂钓的大鱼。“2年来,我这生意不错,一天来钓鱼的多则40人左右,少的时候也能有10来人,按每人一天100元的标准收费,年收入有15万元左右。” 

  “我看周边家庭和餐馆对鱼的需求也比较大,就在旁边扩建了一个养鱼塘。目前已把垂钓塘里的鱼转移过去,对池塘进行翻修,方便下一步扩大业务。”简光容就近到园区箱包厂上班,月收入有4000元左右,足够支持生活开销,张明年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鱼场经营上。 

  “他家的鱼口感不错,家人都爱吃他家养的鱼。”村民陈菊莲这一次到张明年鱼场买了7斤多的鱼。“自他这里有鱼卖之后,我家要吃鱼,都到这里来购买。” 

  目前,鱼场里主要有黑鱼、青鱼、草鱼、鲤鱼以及大头鱼等8类鱼,他正依托村里良好的交通条件、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书写着人生的增收致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