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优秀人物

“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081

日期: 2018-04-23 10:55 作者: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将农业部遴选推介的首批1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典型案例分批呈现给关心支持农村双创的各界人士,望有激励、启发之功,有营造环境之能。希冀转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农村部农村创业创新办公室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创业名片:

    常继锋,男,出生于196611,甘肃省静宁县人,高中学历,现任静宁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支部书记。曾荣获“全省农村优秀人才”、“甘肃诚信企业家”、“平凉市劳动模范”、“平凉市中小企业优秀企业家”、“甘肃省五一劳动模范”、平凉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创业感言:

    我是农民的儿子,赔多少都不能少农民的。

创业故事:

艰苦创业,大胆创新造就果乡繁荣

    今年48岁的常继锋,出身于静宁南部一个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别无选择的他在家务农。1987年,他幸运地谋得了一份在当地供电所当电工的工作,日子也算过得安稳。

    凭着静宁县的地理优势,静宁苹果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各地果商纷至沓来。但由于当时信息闭塞,出现“卖果难”现象,常继锋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1997年,他毅然告别了工作10年的农电站,开始了果品购销经营。创业之初的他,没资金、没市场,向亲戚朋友、银行借贷,东挪西凑了8万块钱,满怀希望的第一车苹果卖到广东却赔了5000块钱,但他没有退缩,凭着敏锐的经济头脑和对静宁苹果优良品质的信心,继续在商海里摸爬滚打。

    2003年,他自费前往山东、陕西等地考察,发现冷库储存的苹果比一般苹果每斤能增值0.5元,还避免了收获季节苹果的积压,平稳卖果价格,又能延长销售时间,提高了销售价格。回来后,他四处借款贷款,投资200万元,在治平乡建成了静宁周边地区第一家贮量能力达1500吨的恒温气调库,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初次尝试成功了。

初次成功的他又把目光瞄准了国际市场。200510月,他通过考察和联系,和深圳的一个老板合资,注册成立常津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办理了出口经营权和出口的相关证件,当年就和泰国签订了1500吨供销合同,2006年出口创汇88万美元,实现静宁苹果出口零的突破。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产品已销往泰国、新加坡、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印尼、马来西亚等十多个国家,至此累计出口创汇3200万美元。2008年特供奥运会鲜苹果10吨,成为甘肃省唯一一家进入奥运会特供水果的企业。

 

取信于民,信誉至上赢取生意真经

    “诚则信,信则赢”,常继锋在当地果农中享有良好的声誉。这是他靠自己的行动和为老百姓带来的实际利益换来的。凭着多年的诚信和公平的交易,生意也有赔有赚,但他有个信条:赔多少也不能少农民的。

1999年苹果市场普遍不景气,加上不懂市场行情,苹果低价滞销,全县苹果销售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收购企业纷纷倒闭,拖欠果农资金现象一度引发果农和经销商之间的矛盾。自己土窖收了20多万斤富士,赔了20多万元,但他信守承诺,再次东挪西借,收购苹果的钱一分不少亲自送到了果农手中。基本的做人原则让他在果农和邻里乡亲中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感。

    现在,静宁苹果打出品牌了,大量外地客商每年苹果采摘季节涌入静宁争抢货源,苹果收购、储藏竞争激烈,但他与果农建立的长期信任感丝毫没有受到冲击,他的果品公司苹果库存量仍然是最大的,部分果农主动约他订货。“生意人最大的经就是信誉。”他在自己17年的果品经销中,始终践行着自己的这句话。

富而思众,无私奉献共享致富成果

    “静宁的果品产业靠某一个人是做不强、做不大的”。几年来,他出资聘请专家举办各类免费培训班几十期,着力解决果园的认证,同时他经常带领职工深入果园,讲解和引导果农按体系要求操作,使苹果质量达到更多国家的要求。据2013年年底统计,在公司的带动下,直接果品销售收入累计实现4.6亿,农民果品年储藏值达1.4亿,果品收购价由公司成立当年的每公斤2.4元飙升到2013年的每公斤收购价8元,果农果品纯收入由原来的人均1200多元,提升到现在的人均4000多元。公司现对接有国家检验检疫总局注册认证的果园25839亩、国家认证中心认证的GAP果园2924亩,总体覆盖农户达4.5万户。

    为充分发挥企业在果品产业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他每年都紧跟市场变化,以合理的价格收购、贮藏、销售基地的果农所产果品,不仅带动了公司周边农民脱贫致富,同时辐射带动全县果品生产企业向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果业发展格局迈进。果品从业人员也大幅增加,从果园到进库再到销售,企业年用工达700多人,带动包装、运输行业年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1400人,创收1400多万元,实现了果农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局面。

饮水思源,大爱之心彰显华丽人生

常继锋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在农村艰苦环境中长大,家乡淳朴的民风和乡亲们勤劳坚韧的性格对他的影响很大。当他富起来时,他主动承担起了一个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只要是碰见哪个村有公益文化事业,他都会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区捐款他都没有落在后面。看到家乡的学生因为家庭困难的原因难以继续学业的时候,他竭尽能力给予帮助。

 

创业心得:

    以一腔热血投身“静宁苹果”的发展事业,从最初的默默无闻到如今的发展壮大,是我用日夜劳累的汗水和创业背后的辛酸浇筑出来的,所以,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热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每当苹果挂满枝头,我总是在心里默默期盼着,就像期盼自己的孩子一样,盼望着他们能够茁壮成长,可以给辛勤劳动的农民带来一个好收成。十多年的辛勤创业路,不仅是一种身体的煎熬,更是思想和情感的升华。上天没有赋予这里江南水乡般的自然环境,却给了这里苹果生长的沃土,特殊的高原环境才造就了静宁苹果优越的品质,我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我要将静宁苹果推出中国,推向世界。我坚信,靠自己辛勤劳动的双手,终能品尝“丰收果”的甘甜。

创业评析:

“以问题为导向,作为事业选择的切入点”。解决“卖果难”的现实问题,促使常继锋第一次下海创业。“认真分析市场,努力找到商机”。面临失败的打击,他并未被困难所吓倒,而是积极面对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找到了冷库储存苹果这一提升苹果附加值的办法,从而扭亏为盈。“国际化发展,冲出国门”。意识到当地市场狭小,转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实现了静宁苹果出口的零突破。“诚则信,信则赢”是常继锋所坚守的信条,也是做企业、打拼市场的基本准则,诚信才能创造良好商业口碑,赢得民心,可以说诚信是一笔巨大的商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