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优秀人物

岗苏农场走出致富“明星”---074

日期: 2018-03-23 15:29 作者: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来源: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将农业部遴选推介的首批1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典型案例分批呈现给关心支持农村双创的各界人士,望有激励、启发之功,有营造环境之能。希冀转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部农村创业创新办公室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创业名片:

朱杰,男,39岁,藏族,中共党员,是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甲措雄乡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桑珠孜区人大代表。曾被授予“西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技术指导员资格证书”,聘为桑珠孜区“农民技术员”。先后获得全国‘双学双比’优秀科技服务工作者、2014年度日喀则市先进党员、2015年国家级神内基金奖、2016年全国农民创业创新百名优秀带头人等荣誉;岗苏农场也获得了“日喀则市英国萨福克优质绵羊繁育和推广基地”称号,成为全市有名的农民科技人才培训基地。

创业感言:

肯干事、敢干事、勤干事,才能干成事!

   创业故事:

朱杰,一个在西藏高原上土生土长的普通农民,一名朴实肯干、创新敢干、勤劳实干的农村创业者,尽管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却在种植业生产中积极学科技、用科技、推广科技,不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摆脱了贫穷,实现了小康,还帮助带领周围的群众们走上了科技致富之路。成了桑珠孜区远近闻名的从农场里走出来的致富“明星”。

贫农步入小康,源自辛勤耕耘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朱杰除了种田也不会其他的谋生手段。但他拥有劳动人民与生俱来的本性——勤劳。他的“勤”表现在“勤思”上。对于种田,很多人都是按照祖辈们传下的法子种,不愿或是不敢使用新方法,探索新路子。同样出身贫农的朱杰却不同,上过初中的他,比起其他农民又多了一些思考。他既思考种什么效益高,又思考怎么种收成好。依照国家对青稞良种生产和测土配方施肥试验与示范的补贴政策,他积极与市农科所、农业中心以及桑珠孜区农牧局寻求合作,将自家65亩农田的70%用来种植青稞,参与青稞良种藏青2000、喜马拉22号的繁育基地建设和测土配方施肥示范与田间试验等项目。在领取国家补贴的同时,还有粮食和良种出售的现金收入,而且学到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他成为当地种粮大户奠定了基础。他的“勤”表现在“勤学”上。通过与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部门的接触,他逐渐意识到要夺取生产丰收,良种良法的应用才是关键。为了掌握一些优良品种的配套生产技术,每次区里举办的农民培训会上,都能看到朱杰的身影,他总是利用一切机会向农技科研人员和其他群众学习请教。有时候,技术人员到试验地查看苗情,他总是先放下手上的活计远远迎过来,一边向技术人员介绍田间的情况,一边请他们答疑解惑。2013年,他作为桑珠孜区的农民带头人参加了在西藏蓝翔技能培训学校举办的西藏自治区基层农业技术员培训班,并获得“西藏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技术指导员”资格证书。20146月,他又参加了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农牧局组织的基层农技人员赴青岛参观学习活动。让他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眼界和思想也得到了进一步拓展。他的“勤”还表现在“勤干”上。朱杰家共有65亩耕地,但只有5个劳动力,为了尽可能解放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现金收入,朱杰投入近5万元购置了一套农机具。然而平均每人13亩的管理面积即使在有拖拉机播种、收获的机械辅助下,管理难度和劳动强度都是很大的。但朱杰家的种子田从种子包衣、播种到田间除草、病虫防治,再到单打单收,从来都是井井有条,保质保量。

通过朱杰的辛勤努力,他家每年仅粮食生产一项收入折现就超过5万元,加上农闲外出务工和畜牧业产出,户年收入超过12万元,在当地率先过上了小康生活。2012年,他带领岗村的一些有志青年,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多方集资1000万元,新建牛舍、厂房、办公区、生活区,开展绿化建设,购置种牛和优质绵羊等,注册成立了西藏首家家庭农场——岗苏家庭农场。逐步形成了拥有130头黑白花高产奶牛、250只英国萨福克优质种羊,1000亩饲草基地和各种现代化农机设备的现代化种养的农场养殖基地,年收益在300万元以上。朱杰由此成了当地从农场里走出来的致富“明星”。

致富不忘乡亲,彰显党性光辉

作为一个农民,朱杰拥有过硬的生产技能,并依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实现了致富小康。但他并不满足于自己一人的小康,他的心里还装着全村62户群众,团结群众,帮助群众,不断进步。每次从外地培训回来,他周围总是挤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喜欢听他讲外面的新技术、新变化。而朱杰也乐于把学到的技术和知识分享给大家,对于一些关键技术,他甚至会手把手实地演示给群众看。有一次,村里的老村长多布杰也来请教种子包衣的技巧,讲解一遍后,朱杰见他一脸茫然,干脆就拉着老村长去了他家里,兑药、拌种、晾干、分装,硬是从头到尾帮老人家完成了近1000斤种子的包衣。就是因为这样,村里的群众说起朱杰就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朱杰也因此成了远近闻名的种田能人。

岗苏农场成立后,朱杰始终不忘帮助贫困乡里,带领群众致富。利用农场现有的农机设备,只要附近乡村集体有挖水渠、修路和集资运输等方面的需求,他总是免费提供车辆服务,近几年村里只要有抗洪抢险作业,他也免费提供大型机械进行作业,既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农场还为甲措雄乡的奶牛和绵阳的改良工作免费提供良种,为附近乡村无偿提供种养殖技术培训服务,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为入股群众赚取入资分红。近年来,农场通过开展创业青年培训、全市乡书记和乡长现场培训、全市土地流转调研组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每年培训外来参观学习人员3000人次以上,为全市农牧民创业和科技培训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起到了良好的农民自主创业致富示范带动作用。

助人为乐化春雨,汗珠落地奔小康。致富“明星”朱杰的事迹影响和带动着周边的群众。

   创业心得:

农民创业首先要吃透政策、多动脑子、多想点子、找准路子,认准了就一个劲儿往里钻,大胆干、坚持干。还要时刻想到乡里相亲,想到贫困群众,要主动担起致富“领头羊”的责任,带领大家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创业评价:

朱杰出身于农民,有着农民天然的优秀品质:吃苦耐劳,辛勤朴实。他的成功源自于勤奋。“勤思”、“勤学”、“勤干”,“思考”转变思路——充分利用政府的惠农政策,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引进新品种试验;“学习”转变观念——积极参加科技培训,通过随时随地的学习,不断掌握生产技能,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开拓眼界;“苦干加巧干”辛劳付出——组建家庭农场,实施规模化和规范化养殖,找准了致富之路,实现了打造现代化种养为一体的农场养殖基地的梦想。为实现共同富裕,朱杰耐心帮扶牧民,常常免费进行培训和手把手的辅导,授人以渔,以实际行动做共同致富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