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优秀人物

创业梦想在与农共舞中起航--030

日期: 2018-03-12 09:46 作者: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来源: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将农业部遴选推介的首批1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典型案例分批呈现给关心支持农村双创的各界人士,望有激励、启发之功,有营造环境之能。希冀转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部农村创业创新办公室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创业名片:

汪启航,男,安徽桐城人,出生于197412月,高中学历,现任安徽省桐城市雪花池家庭农场主、桐城市誉毅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安徽农夫商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桐城市第十四届党代表,桐城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曾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桐城市十佳创新型企业家等荣誉。

创业感言:

    做一个有梦想、有情怀、有作为、有担当的现代农场主。

创业故事:

    20多年前,高中刚毕业的我就随打工人潮外出闯荡。但家乡的贫困依然困扰着我,最终使我萌发回乡创业的念头。

打开土地流转局面

我家在桐城市吕亭镇新店村,这里属于丘陵地带,土地资源有限,当时,我考虑先期可与邻近的连山村一起发动,集中连片进行土地流转,我的想法得到了村干部理解和支持。但一些村民有顾虑,只想把部分土地出租,还自留部分作为口粮田,自行耕种,这给连片流转耕作带来阻力。后来,通过我们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初步打开了土地流转局面。

做好农业产业规划

土地流转后的规模经营与农户零散经营有着本质区别。刚流转过来的土地,零星分散不规则,沟渠路水不配套。经多方筹资,先后投资80多万元建设水利排灌设施,投资60多万元修建硬化机耕道路。前期投入这么大,让我资金压力很大。但既然上马了,这条路就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我深知创业是不可能靠一个人可以搞成功的,于是注册成立了雪花池家庭农场,并带领经营管理人员到江浙地区和本地龙头企业学习取经。通过对标看齐、请教农技专家、走访有经验的农民,了解群众意见和学习科学的种植方法。因地制宜地制定出《雪花池农场建设规划方案》。终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陆续建成了标准化蔬菜大棚、育秧工厂、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油菜种植基地、葡萄种植基地,使一个现代化的生态农场初具雏形。

注重助农增收

古时候就有“徙木立信”的故事,做人做事诚信最为重要,虽然农场投资大,资金压力大,但在发放土地租金和农民工工资上我们从不含糊,体现契约精神,取信于民。

按照土地流转合同,农户每亩田年租金在400元左右,相当于农民自种一亩粮食(单季)的年利润,土地租金都能在每年底全额结清。雇用农民工工资已由当时80/天上涨到现在的120/天,始终做到依约兑现,从不拖欠,使周边农民都愿意到农场做工。农场雇用农民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长期雇工,主要是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二是季节性农事用工。长年带动就业人数在300人以上,其中妇女占70%,还有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15户、残疾人24人。

加强团队建设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尽管有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的实践经验,但面对现代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理念,深感需要掌握和学习的知识很多,必须时时“充电”才不会落伍。农场成立伊始,我便狠抓人才引进,吸引和聘用有经验农技人员和农技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加盟农场创业,与安徽铜陵学院合作,联合设立大学生实习就业培训基地。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为适应“互联网+”发展大势,我于20149月自主开发“农夫商城”区域性电商平台,建立“农夫商城”电商运营服务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218个村级(社区)电商服务站,贯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构建“公司+网络平台+生产基地(农户)+物流配送+电商服务站”农村电商运营模式,成为打通电子商务进农村“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载体,成为桐城市实施国家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主要龙头企业,取得较好业绩。

目前,雪花池家庭农场拥有4000亩粮油生产基地、500亩蔬菜瓜果生产基地,通过“公司+农场+基地+农户”,集种植、加工、技术研发、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带动周边农户1200多户,形成紧密利益联结关系。

20155月,根据合肥市农委《合肥都市圈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和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雪花池家庭农场与桐城市蔬菜菜办公室签订当年实施共建供肥蔬菜设施蔬菜基地50亩。

2016年自建标准化钢构厂房1700平方米,购置年产2500吨优质大米加工生产线和菜籽油压榨设备,进一步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链条。注册“誉毅”、“雪花池”商标,积极申报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体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一体”。以绿色生态生产和现代流通方式,构建“从餐桌到田头”的食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确保城乡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同时以“三产融合”的经营理念,推动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的发展,先后举办蔬菜瓜果采摘节、摄影比赛、主题夏令营、农事体验等活动,使农场已成为城乡居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

创业心得:

著名爱国诗人艾青《我爱这土地》中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名普通党员,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家在农村,根在农村,对农村、对土地、对农民有着难以割舍、难以忘怀的情结。成年后虽多年在外打工,并小有成就,但总想为家乡干些实事,为乡村发展尽一己之力。一路走来,在创业过程中虽然没有自己想象和别人描绘的那样美好与浪漫,甚至是走上了一条艰辛曲折之路。但我深刻感到回乡创业非常充实,在农村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体现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可以一试身手,大有作为,从企业每一步的发展中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欣慰。我的感悟:一是做好规划、选好项目是关键;二是争取支持、聚合资源是保障;三是联合合作、互惠共赢是动力;四是产业融合、助农增收是前提;五是聚集人才、诚实互信是基础。惟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行得更稳、干得更好。

创业评析:

汪启航,一个在外闯荡多年仍不忘家乡的汉子,在党和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毅然返乡创业,从农产品规模经营入手,进行土地合理流转,创建家庭农场,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构建“公司+网络平台+生产基地(农户)+物流配送+电商服务站”农村电商运营模式,解决电子商务进农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农民工返乡是一个潮流,也是一个必然规律。农民走出去又返回来,是一个进步。他们带回了技术、资金和市场经营的经验,这是农民回乡创业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