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优秀人物

小柳条编织出精彩人生---022

日期: 2018-03-05 09:49 作者: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来源: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将农业部遴选推介的首批1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典型案例分批呈现给关心支持农村双创的各界人士,望有激励、启发之功,有营造环境之能。希冀转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部农村创业创新办公室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创业名片:

王海燕,女, 19807月出生,大专学历。黑龙江省木兰县柳河万宝柳编工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河万宝插柳合作社理事长。曾获得黑龙江省最美创业人、黑龙江省首届十佳农民创业领军人物、黑龙江省百名创业之星、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等荣誉。

 

创业感言:

创新是企业的生命。

创业故事:

王海燕只有37岁,当上木兰县万宝工艺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却已经有十三年个年头了,麾下拥有400多名职工、1个总厂、15家分厂的柳编企业,成为木兰地区家喻户晓的女强人,黑龙江省著名的女农民企业家。

从父亲手中接过责任

    王海燕的公爹马占生是一个在当地出了名的老柳编,他历尽艰辛,凭借着一根根柳条,实现了自己发家致富的创业梦想。2004年的春天,年逾六旬的老马叫来了儿子儿媳,想把自己亲手创办的柳编厂的大印交给他们,明确的委任王海燕担任企业的总经理。老人家更欣赏儿媳妇的干练与精明,他相信王海燕能够把他辛辛苦苦几十年建立起的柳编事业好好地传承下去的。

那时候的柳河万宝柳编厂,正在经历市场和工艺的双重压力。马家延续了几十年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模式和产品的单一性让企业陷入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全国上百家柳编企业的纷纷倒闭和转型时时在提醒着小两口,企业要么升级要么倒闭。他们决心一起去迎接命运的挑战,除了积极参加春秋两届的广交会,拓宽柳编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外,他们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寻求有实力的公司做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壮大自己的销售渠道,借船出海,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在企业内部,王海艳根据订单组织厂子里的生产、新产品的研发。在原有的基础上,通过改建、扩建厂房,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增加了先进的机械设备,创立了万宝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出了众多品种的柳编新产品。

 

那个时期,王海燕和丈夫马彦涛一心扑在新产品的研发上。王海燕每天吃住在厂里,和老师傅们一起细心研究。眼睛里常常布满红血丝,办公桌上也会经常摆着方便面、火腿肠等即时食品。就是在海燕怀孕期间,她也舍不得休息,每天腆着大肚子进进出出。十多年来,她把全部心血都融入到了柳编事业上,都融入到了一根根柳条上。

王海燕不仅继承了父辈的艰苦创业精神,凭借着一份聪颖,她还学会了上网经营。2008年,王海燕就在网络上建起了自己的网站,而且网上销售额当年就占到公司总销售额的48%,产品通过网络成功销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公司的所有产品销售基本都依赖于网络平台。

在废墟上重新崛起

正当王海燕与丈夫马彦涛带领着自己的柳编团队信心勃勃准备大展宏图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让王海燕和她的家人几近绝望。2009年一场意外的大火,将饱含着马家两代人几十年心血的柳编厂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然而,灾难并没有让他们屈服,不仅工人们留下继续和王海燕一起重新创业,还纷纷慷慨解囊,拿出了自家积蓄帮公司恢复生产,家里没有现钱的就找出户口本让王海燕去银行联保贷款。乡亲们的捐助和党委政府的支持,促使王海燕一家人一定要把新厂子快点建起来,带领群众依靠柳编发家致富的决心和信心。

万宝柳编企业重建的战役迅速打响了。王海燕找来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办公,绘出新的多功能厂房图纸,首次实现了办公区、生产区、储藏区、生活区的分离。隆隆的机器轰鸣声,伴随着工人们的吆喝声,铁器工具的相互撞击声,绘就了王海燕等人一幅不向命运屈服的重建蓝图。为了用好每一分钱,王海燕又是吃住在工地上,很多事都是她和员工们亲力亲为。

仅仅100多天,王海燕和她的家人们就带领工友们奇迹般的在火灾的废墟上重建了2600多平方米的新厂房。

盯紧外国人的口袋

王海燕刚走上总经理的位置,就紧紧地盯住了国际市场上外国人的口袋。她找来资料认真的研究柳编产品销售国的风俗习惯,并根据销售国的欣赏习惯去改进柳编产品的样式和形态,尽可能的符合外国消费者的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为了降低成本,她还亲自和丈夫承包了100多亩的荒地,种植了十几种名贵品种的柳条。不仅使村里的荒地变废为宝,还保证了厂里柳编的原材料供应,更重要的是保证了柳条的数量和质量,从而保证了柳编产品的质量。

 

王海燕是一个过日子精打细算的女人,她在管理企业的时候也总能从大处着眼,从细小之处入手。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展销商品上,每次她和丈夫出门参加展销会、洽谈会都是能省就省,王海燕的创业精神赢得了所有工人的信赖。

如今,柳河镇万宝工艺有限公司拥有了两个总厂、15个分厂,企业员工也从400人增加到600人。柳编产品不论是产量还是销售额、利润值都增加了25%左右。几年来,公司年出口创汇1000多万元,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铸造辉煌

创新是王海燕引以为傲的致胜法宝。在产品创新方面,王海燕带领着她的研发设计团队实现了每天研发10件新产品以上、年研发3000多件的奇迹。为了时刻能够创新新产品,她的手上时刻带着笔记本电脑,随时随地的设计,也是为了随时随地的和研发团队保持密切的联系、交流、沟通。在王海燕的办公室墙上,醒目的挂着一个条幅:创新是企业的生命。

其实,对于王海燕来说,万宝柳编工艺公司的每一个环节都把创新当成是企业的生命,包括企业的管理、销售、包装、宣传、文化等等。

这个不走前人的老路、独辟蹊径、大胆创新的农民女企业家,在短短三年中,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企业,做成了全国知名企业、黑龙江省和哈尔滨的明星企业。

创业心得:

创新是企业的第一生命。柳河万宝柳编工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有着4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之所以能在最近三年焕发出勃勃生机,取得辉煌业绩,主要是我始终坚持创新思维,用创新改变企业经营方式、面貌和发展理念。无论是产品的研发还是企业的管理、产品的销售,都要打破陈规陋俗,用新眼光、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去面对,推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没有创新,企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打开国内、国际市场,创新是我永恒的坚持。 

创业评析:

柳编是一种农村的传统工艺,手工操作,利润比较低,王海燕能够将此工艺艰难的传承和延续下来实属不易。更难能可贵的是,王海燕作为一个年轻人,敢拼敢闯,不仅救活了老企业,还运用新思维、新方法、新技术,创新了市场,走出了省界,跨出了国门,进入了国际市场,用她女人的善良、温柔、睿智和胆识,用一根根柔韧的柳条精心编织出了精彩绚丽的人生。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创新是企业创收的法宝,国际化经营是企业盈利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