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优秀人物

十年如一怀壮志 置身农村展宏图---020

日期: 2018-03-05 09:35 作者: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来源: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将农业部遴选推介的首批1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典型案例分批呈现给关心支持农村双创的各界人士,望有激励、启发之功,有营造环境之能。希冀转发,共同推动乡村振兴!

农业部农村创业创新办公室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创业名片:

杨雨峰,男,46岁,19712月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万昌镇一户普通农户。现任吉林市宇丰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吉林市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人大代表,吉林省百名卓越优秀企业家。目前,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固定资产总值3.5亿元,被誉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乡镇企业创名牌重点企业”、“吉林省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加工企业”,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企业典型。公司生产的“金蛙”牌大米是吉林省名牌产品,分别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和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粮油交易会金奖。

创业感言:

    置身农村,发展农业,致富农民。

创业故事:

1998年我从部队转业,被分配到吉林省蔬菜管理局工作,但是我没有去报到,毅然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家乡永吉县万昌镇,开始了我的创业之路。

先是利用万昌丰富的稻草资源开起了草编织厂,利用饮马河的河沙资源开起了沙场,组织十几家万昌境内的磨米房开展联合体合作共赢的经营模式,在我的带领下,2000年左右万昌镇农民就实行了订单农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后来的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转机制,强科技,创建有机水稻生产基地

    我们的宇丰米业公司一成立,就立足于调结构促进有机、绿色等高端大米生产。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品质,我们集中连片流转了水田1万亩,建设了自己的有机水稻生产基地,采用了组合式轨道渠埂(塑料田埂);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应用了地膜覆盖栽培和节水灌溉等技术集成;实施了飞机航化作业;采取鸭稻共生、稻中有蟹、以蜂除害等生物技术。实现了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这个基地的建设,不但为我们生产有机大米提供了原料保障,每吨大米还降低原料成本800多元。

    为了带动农户,我们采取农民变老板的快速增收经营模式,目的就是一定要让农民在我们流转的土地上挣到钱,获得更大的收益。我们将公司流转的土地划成20-30公顷为一个发包单位地块,发包给被选用的农民进行承包经营,生产费用全部由公司负责,承包人只需负责全面的从育苗到收割全过程的经营管理,收割后按签约订立的水稻水分、品质、米率进行核算产量检斤入库。按照超产5 5分成的奖励办法进行兑现结算。2016年我们共实施了 15个发包单位,年平均纯收入15万元以上。2017年参与这种模式的农民人数增加到20人,预计到2020年参与农民人数可增加到200人以上,农民增收额可达3000万元以上。

     抓机遇,拓思路,创建现代农业服务中心

    在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本地生产要素非常活跃,对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量大。为此我们投资2000万元建设了现代农业服务中心,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全方位的便捷优惠服务。整个中心占地5000平方米,主要分为农机服务区、农资展示区、智能配肥区。农户在服务中心可以享受到“一站式、全流程”的专业服务,不仅可以买到种子、农药、化肥、农用机械等相关产品,还可以得到深翻土地、机械播种、无人机喷药、机械化收割、涉农小额贷款等农事服务,还可以开展电子商务、订单农业等“互联网+”业务。各经营主体在服务中心享受“一站式”专业服务,每亩地可以减少投入1000元左右。

     开视野,勇创新,创建稻梦天地农业公园

    在创建有机水稻生产基地过程中,我们感觉稻田除生产有机水稻外,还可以开发以稻田为背景的稻田文化休闲旅游项目。为此,我们组织力量去外地参观考察学习,规划了建设以千亩稻田为背景的稻田文化主题农业公园—稻梦天地,打造稻田绿色旅游新亮点。整个项目投资2000万元,包括稻田画主题公园、休闲园、观光采摘园、民俗旅游园、儿童游乐园、稻田画展示区、农家乐及生活休闲区等。项目已于20163月正式启动,整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预计年可接待游客15万人,营业收入2000多万元。项目用地以每亩1600元的价格流转农户水田的方式解决,比当地水田流转价格高出300-400元;参与的农户还可从项目经营中获得每亩500-600元的分红。这样,通过稻田旅游项目的开发,使参与的农户一亩地可增加收入近千元。同时,还可吸纳200多劳动力在此就业,预计带动农民增收500多万元。

    农户土地流转后,不但能够得到租金收入,而且离开土地的农民每人每年打工的工资性收入基本都能在1万多元以上。我们集团公司的基地生产及休闲旅游项目运营每年用工达2万人次,平均每人每日可获得180元的工资,每年为当地农民增加收入360万元。

         育龙头,建基地,增强发展后劲

    我们一方面以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基础,通过挖潜改造、兼并联合、资产重组等途径,扩大生产规模;另一方面,立足本地优势,推广种植芦笋、秋葵、紫甘蓝等特色蔬菜,有力地推动了农产品种植、加工、流通龙头企业的发展。目前,建设千亩设施芦笋基地2000亩,大棚400栋。我们以带动种植芦笋农户156户,种植芦笋300多亩,实现增收200多万元。三年来,完成了千亩设施芦笋基地及芦笋保鲜库、芦笋冷藏保鲜储运冷链建设项目建设,着力对特色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土地流转等进行扶持,有效推进了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强化管理服务,加强对企业骨干人才及合作社领办人员的培训,目前,我们组织不同层次不同渠道不同形式的企业人才赴外培训达50人次。同时积极搭建服务平台,进一步优化龙头企业发展服务环境。

             兴品牌,强管理、提升发展质量

 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积极加强农业特色品牌创建工作。我们的芦笋已注册为北纬43度的品牌芦笋,通过打造宣传使之成为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已成功出口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在品牌的带动下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芦笋的价格是国内市场价格的2倍,使种植的农民增收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年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

创业心得: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选择是扎根农村,发展农业,致富农民。用我的辛勤汗水带动了一大批农民,使他们增加了收入,过上了幸福美满的日子,这就是我的愿望!这就是我的梦想!再苦再累心也甜!

创业评析:

一个转业军人,有国家分配的公务员工作不做,毅然返回自己的家乡,走向了创业之路。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献身精神,革命军人特有的一种亮剑精神。这是杨雨峰走上成功之路的关键。他从生产绿色、有机大米,到发展稻田文化主题农业公园,以科技为先导,实现了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科技化,创建了农产品品牌,促进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乡亲致富,践行了共同富裕的发展理念。农村创新创业需要这种精神,无数个有识之士的这种精神,点亮了三农这盏灯,烧旺了三农这把火,三农的可持续发展有了希望,农村的小康就有了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