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优秀人物

一个地道农民的科技兴农之路--004

日期: 2018-02-28 09:42 作者: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来源: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一个地道农民的科技兴农之路

创业名片:

刘洪成,19566月出生,中学学历,天津市武清区大碱厂镇人,高级农民技师,现任武清区政协常委、天津市军磊家庭农场主要负责人,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所长。曾获天津市劳动模范、林业战线先进个人、天津市市级科技推广先进个人、天津市种植业状元等称号。

 

 

创业感言:

以我的一技之长,为科技兴农出点力、做点实事

创业故事:

    刘洪成从小就对果树种植有着浓厚的兴趣,15岁时他就成为村里的果树种植技术员。20岁时,他承包了15亩荒地,在村里建起第一个果园,由于管理到位,果品质量好,吸引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来观摩学习。转年,他和天津市农科院合办了全国首家果树良种联合繁育场,从各地引进名优果树品种进行苗木试种推广。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全区都市型农业发展迅猛。刘洪成认识到,光靠过硬的种植技术不够,还要有丰富的农业知识,从种田的“好把式”变成科研的“弄潮儿”,成为一名懂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型”、“科技型”农民。他自费到中国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学习,经过长时间潜心研究和田间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被评为国家首批高级农艺师,成为名符其实的农业“土专家”。                 

1982年起,刘洪成就开始勾画自己的园艺蓝图。他深知“希望和收获来自于苦干”的道理,凭借自己对果树事业的执著追求和精心钻研,经数年的努力,在果树栽培、良种引进繁育等方面取得了成就。1992年,与天津市农科院林果研究所联合建立了“天津林果所金星葡萄园”和“果树品种繁殖园”,为自己建立了有力的技术后盾;1994年,刘洪成在武清区崔黄口镇东吕村投资24万元,承租200亩土地,建立了全市第一家私营果树研究机构—津农果树研究所;2015年,投资200万元,承租200余亩地,建立天津市武清区军磊家庭农场。多年来,他与多家科研部门合作,先后有40个研究项目获得了成功,引进和培育了甜油桃、蟠桃、新世界一等300多个优质果木品种,共2000多万株优质苗木销往京、津、河北、山东、湖北等地,推广种植10万余亩地,他的成功为当地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带了个好头。

传播技术,为果农服务

刘洪成把“经营就是服务,在服务中求效益求发展”作为自己的经营之道。他根据果农对苗木的需求,与果农签订协议,进行跟踪服务,直到售出的果木开花为止。具体操作上做到:近距离的根据需要,亲临果园服务;远距离的根据记录,在苗木生产期的不同时段,寄送技术资料进行指导服务。他给自己定了服务规则,不管果农是否购买所里的树苗,他都提供免费服务。正因为这样,他给自己找了不少“麻烦”,几年来他的足迹遍及了区内河西务、河北屯、双树、汉沽港等二十几个乡镇上百个果园。不仅如此,对于友邻各区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有问必答。

1997年,他和区林业局的同志应邀到天津市北辰区赵庄子介绍果树秋管知识过程中,不慎将腿摔伤,尽管这样他还是坚持着连续三次前往该村圆满地完成了辅导任务,得到了当地果农的交口称誉。2014年,大良镇田水铺村一家农业合作社准备种植40亩桃树,社长特意找到刘洪成,希望他能在规划设计、指导栽植、引进品种等方面提供帮助。随后几个月,刘洪成多次来到合作社进行现场指导,并通过电话、微信随时关注果树生长情况。第二年,合作社种植的桃树喜获丰收,特别是其中的最新品种,上市后颇受消费者欢迎,价格达到每公斤15元,经济效益相当于种植普通品种的2倍。至今他已义务接待果树咨询者10000多人次,至于为果农们讲过多少次课,解决了多少技术难题,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了。

刻苦钻研,无止追求

为了掌握大量的科技信息,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刘洪成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充实自己。家里、农场除了实验标本,就是他所需的书刊,如:《中国果树》、《北方林果》、《果树科技通讯》、《果树实用技术》等。他还和京、津、冀、鲁等十几个省市级以上科研单位保持联系,并从河北昌黎果树研究所、天津农科院和区林业局等地聘请了五位技术顾问。几年来,他和区科委进行的“无病毒果树苗木繁育推广”,和市农科院、区林业局联合进行的“保护地果树实验”、市农委“精品水果推广项目”等多项试验研究,都取得了成功。

为了克服苹果果树从种植达到丰产期需要经营周期长的难题,刘洪成自2001年开始从自己果园拿出30亩地专门从事苹果早丰产研究试验,为此他查阅大量资料,并自筹路费先后到多家单位考察学习,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从2002年开始刘洪成做了30余种技术与品种试验,在经历多次失败,2013年终于实验成功,实现4年结果5年丰产,填补天津市这一技术空白区域,2015年超密植苹果实验成功,实现当年结果,第二年亩产超6000千斤。

近年来,他意识到国内水果消费趋势的转变,而黄桃具有特殊香味与新鲜感官并有超越普通桃的口感,恰恰符合新的水果消费趋势,但他也发现国内现有大多黄桃品种多有诸多缺陷,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培育出优良的黄桃品种,从1999年开始了他的桃新品种杂交之路,经过大量选种杂交试验,2004年第一批100余棵种苗母树结果了,但事与愿违,这期培养出来的品种都没有达到优秀品种的水平。对此他跑遍全国多家科研机构学习取经,2010年成功培育出黄金香黄桃系列,2011年刘洪成在外出考察期间发生意外车祸,躺在医院3个月期间每天都要家人在品种试验基地用照片和视频对杂交品种进行观察,2015年他成功培育了国庆巨黄油、巨黄金桃等新品种,填补了国内在9月中旬以后这一时期甜口味巨型黄桃的空白。

 

 

 

 

乐于奉献,为后人播洒更多绿色

辛勤的耕耘为刘洪成赢得了令人羡慕的荣誉,几年来,他先后获得市政府颁发的科学技术推广成果奖、市级科技推广先进个人、林业战线先进个人、市和区级种植业状元奖等等。荣誉只能代表过去,胸怀远大的刘洪成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他看得更远,想得更多。他在自己承租的土地上建立了“天津市科技帮扶实验基地”,为市农委开展对贫困村的科技知识、技术与技能教育提供了场地。为社会奉献,成为刘洪成的执著追求。

创业心得:

     做事情需要有一个具体目标,但不可盲目,做任何事都要有所意义,权衡利弊,思考清楚后说干就干。要定好自己的目标,一切行动皆为目标服务。做事不可三心二意,认准了的事情,不要优柔寡断。懂得付出就有回报,没有得到回报那只是你付出的还不够多。我们多年来一直遵循技术免费咨询免费授予,多年来一直坚持到果农田间解决问题,因为我深深的知道:只有让我们服务的对象提高经济收入我们的收入才能得到提高,只有让果农的生产得到保障才能让我热爱的事业继续下去。

创业评析:

这样一位只有中学文化程度的老人,用他的大半辈子向我们诠释了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匠人精神。从15岁接触果树开始,由普通种植员到国家首批高级农艺师刘洪成靠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执着和遇到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他没有高学历,但是他成功了。他的成功主要靠的是刻苦的学习精神、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三大精神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农业科学家,一个把人生汗水撒在大地上的实干家,一个向农民兄弟无私奉献的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