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海拼搏,铺就幸福路---002
蜜海拼搏,铺就幸福路
创业名片:
王金花,女,1981年12月出生,中专毕业,现任北京海鲸花养蜂专业合作社社长,北京市平谷区政协委员。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北京市五四奖章”等荣誉,担任“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市平谷区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市平谷区青年创业协会副会长”。
创业感言
甜蜜海鲸花,幸福千万家
创业故事:
继承父业,服务乡农
我叫王金花,花儿样的名字似乎注定我与花蜜有着不解之缘。
我家世代务农,祖辈几代人养蜂,从小耳濡目染,掌握养蜂技术对我来说就是童年的游戏。父亲十几年前承包了100多亩山地。那时山上没水、没电,也长不出好庄稼。就在发愁的时候,政府给我们送来树苗,架了电缆,打了深水井,又修了山路,昔日的荒山变成宝地。美丽的桃花成了片、成了海、更成为了花果山。我算了笔帐:原来种玉米每年每亩地收入不过千元,现在种桃每亩产值过万元。
2010年我从父亲手中接管了养蜂这项甜蜜的事业,当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的比父辈更好!我用年轻人的眼光和智慧,边干边思索着。一个初春的中午,我发现回巢的蜜蜂腿上带着褐色的粉粒,这就是蜂花粉,利用蜜蜂采回的花粉特意为两棵桃树做授粉实验,秋后这两棵树比其他树多卖了120多元。第二年我在自家的桃树地普遍实施花粉喷洒授粉技术,秋后一亩地多卖了4000多元。当时我就想,要是全村、全镇、乃至全区的桃农都采用喷洒授粉技术,那不就赚更多钱了吗!这一算计,把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为了带动周边的蜂农和果农,我毅然联合了10户蜂农,成立了“海鲸花养蜂专业合作社”。蜂农和桃农们利用蜜蜂采集的花粉稀释喷洒技术,提高了授粉率,降低了人工成本。经过一年的实验大桃硕果累累。为果农解决授粉问题,为蜂农解决花粉滞销问题。他们对我笑了,我的心暖了。
困难面前不低头
在蜂农果农拥护下我们的合作社风生水起,谁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因为我们没有完整的蜂产品加工设备,没有先进的科学化验设备,也没有充足的厂房车间,这使得蜂产品出现大量滞销问题,久而久之我的合作社无法正常经营了。这年的冬天好冷,我的心好痛,眼泪陪我度过了无数个不眠夜,这毕竟是我一手创办的,大家应该能想象到失败后的沮丧,尤其是别人的冷眼旁观,各种言语不断的敲打我内心仅存一点自尊和自信。
2010年春节过后,我只身一人来到了浙江一家蜂产品加工厂,起初面试经理不要我,说我干不了。第一,这里的工资不高、工作挺累;第二,一个80后小姑娘又是从北京来的肯定吃不了这番苦。我告诉了经理我来的目的,也许是我的执着打动了他,也可能是我不要工资让他容下了我。
上班的第一天,这的环境让我眼前一亮,一整套的蜂产品化验设施,全自动蜂产品处理设备,各种机械一应俱全,各种加工车间整洁明亮,不走出来真是不知道,还以为蜂蜜拿出来就能卖。再看家里没有厂房、没有设备、没有试验室,什么都是人工做,一年也卖不了几吨蜜,而人家每天卖十几吨,我经过几个月的学习基本掌握了蜂产品各种技术,带着成功与喜悦回家了。
回到家,技术有了,我又犯了愁,因为这次需要大量资金注入,厂房建设,加工车间及设备原料储存等,哪一项都需要大量资金,面对一百多万元前期投资我发了愁,这么大的一笔钱,即使贷款下来光利息也给不上。恰好平谷区政府正在开展青年创业,镇政府得知我的情况,主动联系了我,在对合作社发展当中,同时带动蜂农果农致富的前提下,主动担保申请了免息贷款,这下我笑了,笑我出生在一个好年代,一个为农民解忧,为民保驾护航的好社会。2010年海鲸花再次营业,渐渐地蜂农、果农又聚到这里,果农要寿桃的枝条嫁接,蜂农要用家里的蜜蜂,培育蜂王,也有人告诉我:“这是个好机会,还不跟他们要点钱。”我笑了说:“我帮助他们,能给我带来更大的快乐,我的人生不只是为了钱,而是更要体现我对社会的价值。
人气有了,技术有了,我的海鲸花又能开业了,现在海鲸花有蜂农117户来自平谷全区各乡镇,桃农189户。在党和政府大力支持下,海鲸花将蜂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做包装打出自己的品牌赢得了一定市场。蜂农收入提高了,便要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又有新的人员加入进来,这让我意识到在发展中会存在新的机遇与挑战。但我敢肯定的是我能带领社员更上一层楼,因为我家三代养蜂,对养蜂爸爸有着一套独特的技术,就是能让别人不敢想的事变成事实。2011年取得全国质量安全生产许可,加入平谷区工商联,被平谷区团委评为青年创业见习基地,被平谷区妇联评为巾帼创业优秀标兵。海鲸花是党和政府帮助下再次成立的,身为社长我有责任保证产品质量,也有能力带领蜂农、桃农一同致富。在这里我向所有的有志青年发起动员,快行动起来吧:在这大好的社会里有党和政府的支持,只要你肯干,肯吃苦就一定能成功。有一份耕耘才有一份收获。我希望用我们的双手,为生态绿谷建设做出贡献。
热爱祖国,回报社会
带动妇女社员27户,解决妇女就业13名,向妇女养蜂户无偿提供蜂王、蜂具价值6万元,在收购蜂蜜时再比普通农户价格高10%。此举直接或间接给妇女社员年增加收入5到6千元,合作社将大力发展农村妇女就业创业交流平台,让每一位姐妹们都敢想、敢做,勇于拼搏,抓住机会、实现梦想。
为了帮助残疾人,合作社还开展了“残疾家庭养蜂脱贫致富工程项目”,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进行国际标准的蜂产品生产,先按照市场价格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年底再根据盈余情况进行二次返利。生产中做到统一加工、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利益共享,到目前为止,帮助和带动100余户残疾家庭养殖蜜蜂。
2016年合作社申请了精准扶贫项目,得到领导的大力支持,2016年12月一个月时间低收入报名人数就达到了140余户,合作社对帮扶对象一对一指导,全方位帮扶,组织培训,手把手教授养蜂技术,让低收入人群实现脱贫。合作社就是全区蜂农的家,合作社本着“共进共退、共生存”为基本原则为蜂农服务。
几年来,为答谢社会,回报党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爱孤寡老人,关爱智障儿童,关爱80岁以上老人等,并每逢佳节都给这些需要关爱的老人、儿童送去节日礼物,累计发放6万余元。向平谷镇捐献蜂蜜100箱,用于发放退休的老党员,充分得到了社会肯定。
创业心得:
最初创业就想继承父业、实现儿时的梦想,有自己的事业,带动更多的农民一起增收。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实现了我的梦想。以技艺、爱心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尽绵薄之力。我知道,要想发展的更好,唯有仰望星空看目标,脚踏实地为社会!
创业评析:
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王金花以其独到的洞察力,发现、试验成功用蜜蜂采集的花粉为桃树授粉这项稀释花粉喷洒技术,并无偿传授给当地农民。在创业的路上,她不畏艰辛,孤身一人南下学习养蜂先进技术和管理,并在政府扶持青年创业免息贷款和精准扶贫项目支持下,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带领农民找出了一条致富路。王金花的事迹体现出新时代年轻人身上所具有的社会责任感,也说明了“农业经营与管理”同样需要工匠精神。原始农产品营销的阶段已经过去,农业经营者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营造一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