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优秀人物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青海)

日期: 2017-02-09 15:58 作者: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来源: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青海)

  85.青海省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董事长尤良山打造全国菜籽油百强企业

  尤良山,现任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董事长。一九七一年一月出生在青海省湟中县小寨村,汉族,共产党员,大专文化,现任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董事长。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上下求索”。2002,年尤良山创建的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立足青海当地特有的农作物资源优势,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绘就宏图。公司2007年12月通过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11年11月通过了HACCP认证。公司先后被青海省政府、工商局、农牧厅、粮食局评为“先进企业”、“诚信企业”、“全省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青海省粮食应急定点加工企业”、“ 青海省放心食用油”等多种荣誉称号。公司出品的“弘大”牌菜籽油2008年在国际清真食品展荣获“金奖”。2008年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青海省分行评为“AAA级信用客户、省级分行黄金客户”。2014年,“弘大”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被国家农业部等八个部门连续评为国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多种荣誉称号的获得,使弘大公司的品牌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迈入中国顶级食用油品牌的行列。

  在企业获得荣誉的同时,尤良山还是青海省农畜产品协会副会长、青海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湟中县油菜籽营销协会会长、西宁市青年联合会委员,青海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2009年,被青海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评为“青海省优秀农畜产品经纪人”,2011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2011年被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协会评为 “2010年度十大创业带头人”,2010年度全国百强农产品经纪人综合排名第三十四名”,2012年被评为“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工作者”,2014年以来先后被评为“西宁市道德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创新拼搏自主创

  曾子在《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启示后人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当有创新的责任和精神。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湟中县当地的农民就自发从事油菜籽、蚕豆加工及营销,从立足于青海当地特有的优势农作物资源优势出发,尤良山选择了从事个体农副产品收购、销售,干起了油菜籽加工营销生意。2001年初,村里几个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开始筹划组建粮油加工企业。尤良山积极筹措资金,率先在2002年6月成立了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公司成立后先在全县设立了5处油菜、蚕豆等农副产品收购点,组建了400多人的营销队伍。2002年,公司就被西宁市确定为农牧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

  尤良山凭着这股创新的责任和精神一往无前,发扬不畏艰难,敢打硬仗,实事求是的作风,带领弘大走在创新的路上,风雨无阻。根据市场需求和油菜籽深加工业发展的新形势,尤良山和公司管理层在经过广泛市场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利用当地“双低”优质杂交油菜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油菜籽精深加工。2007年,公司多方筹资1507万元,建成年加工菜籽油3万吨的一级菜籽油生产线一条,延长了产业链条,提高了油菜籽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高了经济效益。2008年,公司投资1800万元扩建了万吨储油设备及万吨仓储设备,进一步提高了公司油籽精深加工能力和规模,使公司从年加工能力由原来的4万吨提升到10万吨。经过十一年的发展,弘大公司已成为是进出口贸易、油菜籽收购、加工、销售、现代特色农业种植、农业物流产业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全国油菜籽收购加工百强企业之一,是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中央储备粮油代储基地。

  尤良山始终牢记“创品牌、树形象”的宗旨在企业的发展中。他以机制创新改革为切入点,以人为本,创立新的决策机制、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垂直划线管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对每一次进场的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和验收,以保证原材料的安全。从原料收购至产品销售各个环节严把质量关,积极推进“生产基地﹢订单收购﹢加工基地﹢品牌销售”的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从源头上就确保了“放心粮油”生产品质。公司与湟中县多巴镇小寨村合作,流转小寨村土地1500亩作为公司的原料生产基地,流转期限为5年,带动当地农户1560户。

  公司还在湟中县十多个乡镇建立油菜籽生产基地10300亩。其中,在拦隆口镇13个行政村建立集中连片青杂5号油菜籽原料生产基地7030亩,带动农户10000户。公司为村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让油菜籽种植集中连片,公司按市场价格收购基地油菜籽,从而实现企业与农户共同发展,有效带动农户步入商品经济的潮流之中。正是由于他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公司成立以来从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此外他还在日常的工作中学习其他企业的技术优势,来弥补本厂的技术不足,他的敬业和责任感深深感染着公司的每一位员工。

无私奉献回报社会

  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作为青海省粮油应急加工企业,2010年4月14日我省玉树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发生后,在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紧急部署下,弘大公司向灾区捐送食用油250吨。在尤良山同志的组织发动下,全体党员以交纳特殊党费的方式为灾区捐款31500元,并上交省委组织部。同时公司领导号召公司全体员工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组织公司员工及小寨村部分村民日夜加班为玉树灾民炸制油饼10万多个。4月17日,尤良山亲自带领运输车队,将10万个油饼、200件矿泉水、200件方便面、200件四级菜籽油等共计52万元的物资及时运送到了灾区,为抗震救灾工作奉献一点微薄之力。尽管这些钱物,只是杯水车薪,可是涓涓细流汇聚成大海,众志成城,定能渡过难关,献上了湟中弘大公司全体人员对灾区人民的大爱。

  在自身勤劳致富的同时,尤良山也带动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群众的增收致富。公司成立后,他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吸纳本村家庭困难群众到企业务工,给村民搞培训、教技术,把村民培养成企业的骨干力量。十多年来,小寨村的120多人长期在企业务工,家庭收入得到稳定提高。此外他十分关心下岗职工和大中专毕业生,帮助了3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招录大学毕业生15名,为青年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他还动员周边980名群众搞油菜籽收购贩运,给他们从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增加收入。在他的带领和示范下,湟中县小寨村的农民群众由单一的从事种植业为生走上了一条“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同时,在他的申请下,2009年青海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将李家山镇李家山村定为弘大公司的扶贫联建村,为了更好的开展村企共建活动,公司给李家山村委捐助了价值5万多元的办公桌椅、电脑、VCD等设备。李家山村小学地处偏远,由于教育资金缺乏,学校的孩子们的桌椅破烂不堪,公司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为李家山小学孩子们购买了桌子、椅子等用品。公司还在上新庄镇、拦隆口镇、共和镇19个村投资33.9万元用于整改村容村貌,在小寨、双寨投资1.1万元用于支助基础设施建设。

立足长远、促进发展

  随着公司的发展与壮大,2011年,起公司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在省、市、县三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多巴镇黑嘴村征地500亩,投资6.2亿元新建“青海(湟中)农副产品加工及物流示范园区”。截止2013年底,已完成投资3.2亿元,建成5.3万吨食用油储油罐;6万吨粮食专用原料平仓房;日处理300吨食用油中小包装生产线车间;建成的10000平米果蔬冷鲜库,可储存鲜菜50000吨;建成面积5000平米的办公楼一座;园区道路4.2公里及配套水、电、暖等设施及设备;建成的21万吨油菜籽加工生产线已于2014年9月底投入加工生产。

  近年来年我省“菜篮子”工程建设和蔬菜供给能力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与“菜篮子”产品消费需求刚性增长差距较大。我省“菜篮子”生产的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菜品供给品种少、季节性、结构性矛盾突出。根据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和《湟中县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行动方案(2013-2015年)》,湟中弘大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有效发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我省的“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快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促进蔬菜生产、保鲜、流通,把我省的“菜篮子”产业做大做强做优。

  “菜篮子”工程依托公司在黑嘴村的物流园区现有市场、保鲜库等基础设施,在多巴镇玉拉村、幸福庄两村共流转土地2600亩,签订土地流转合同390份,共发放土地流转金340万元,流转期限为15年。2014年,公司建设深冬温室1000栋,总投资1.2亿元,联合周边拦隆口、李家山等菜篮子生产基地,建成全省蔬菜产品流通体系。在县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多个菜篮子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菜篮子产品订单生产,形成种植生产、分拣加工、冷链储备、销售一条龙,创立了全县菜篮子产品的“农超对接”、“农市对接”、“农校对接”等模式。

  尤良山表示,一个城市要迅速崛起,思维和观念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可青海的很多企业是伟业,企业才能发展壮大。企业的创新,一方面要改变思维,一方面要做策略。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思维,落后的帽子是永远都摘不掉的。

  弘大公司在尤良山的带领下,业绩蒸蒸日上,员工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员工人数已达到170多人。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朝气蓬勃的民营企业展示出迷人的风采。他这样说;“一个人的本事再大,他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就像一部皮带运输机,不仅要靠电机做动力,还要靠许多托轮做传导”、“当劳模不光自己能干,还要让整个集体都能干,这样的集体才有战斗力”。发展中的弘大公司将逐步建立专业的管理模式,先进的生产工艺,优秀的研发支持和对社会与环境的强烈责任感。现在的弘大公司以青海(湟中)农产品精深加工及物流园区为依托,逐步形成了以粮油加工为主,兼顾仓储、贸易物流、信息交流、生态农业;集商务会议、旅游观光、休闲餐饮为一体现代农业产业示范中心。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的航母已经启程,一个高效、低能、环保的现代化企业正向世人走来。

  86.青海省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晁沐:“富我一个人不算富,只有乡亲们都富起来才算富”

  晁沐,男,生于1970年10月,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董事长、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党支部书记,2014年及2015年连续两年被省上推选为“全国十佳农民”,几年来,晁沐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农民企业家,时刻把他的热情融入到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热土,在创业的同时惦记着真心实意为乡情们办实事、办好事、排忧解难、扶贫济困,作为前沟村党支部书记,他将群众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上,尽心尽力为带动当地农户发家致富、加快城乡经济一体化而不懈奋斗。

  “积极进取、勤劳致富,乐于奉献、回报社会”。

  1987年,高中毕业的晁沐抱着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光荣参军,1989在部队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部队荣获了“技术能手”、“神炮手”“优秀士兵”等称号,1993年复员回到家乡,他经贷款和多方筹集的30万元资金成立了湟源晨晖拔丝镀锌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日常车间用工、网围栏拉舍等带动,吸收了当地近200余名闲置劳力,更是提高了当地妇女的思想意识,改变了当地妇女忙月在田务农,闲月串门聊天的现状。

  “富我一个人不算富,只有乡亲们都富起来才算富”。

  这是晁沐最常说的一句话,自创业以来,由于诚信经营,公司业务一直较好,企业资产与日俱增,但是看到家乡人民经济情况还非常拮据,他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但是前沟村处于湟源县西部,属于半脑山地区,土壤肥力贫瘠,农户都以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产量低、效益差,土地少的农户几乎连合家人的基本口粮都无法保证,所以为了生计多数的农民都选择了外出务工,这直接导致当地大量的土地荒废,晁沐作为村支书,自己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而合理利用土地就是最好的办法和出路,于是他相继在湟源县申中乡前沟村成立了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和湟源县沐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进行优势产业树莓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在树莓推广种植期间他自发、义务当起了技术员,深入种植第一线,每天现场指导树莓种植。树莓的大面积推广种植不仅解决了当地土地荒废问题,而且实现了相亲们在家门口务工、挣钱,为了带动更多的农户,他流转了更多的土地进行树莓种植,树莓种植基地由最先的500亩发展到现在的5000亩,带动的农户也由最初的1个村发展到现在的4个村,目前通过土地流转带动农户数达800余户,季节性用工人数达500余人(多为当地闲置劳力及残疾人士)。自树莓引进以来,当地农户的经济收入得到了稳步提升,可以说晁沐通过一个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业、运输、加工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其带来明显的带动作用。

  创办加工厂,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随着公司树莓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树莓鲜果的产量也逐年提高,仅仅销售初级农产品——树莓鲜果是没有太大的利润空间,晁沐决定进行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产品利润最大化,于是晁沐就到内地市场考察学习,查看内地市场树莓系列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的市场销路,通过考察学习,他发现内地大城市的人们还是比较注重绿色健康食品,正好树莓被国际市场誉为“水果之王”“癌症克星”是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的新型水果,肯定会受到青睐,说干就干,考察学习回来之后,就立即建厂联系设备厂家及树莓饮料及红酒的技术人员,同时申请办理生产许可证、绿色食品等相关的手续,通过一年的时间车间、设备及相关手续全部落实,2014年8月投入生产。第一批次生产了树莓饮料10000瓶,全部拿到内地市场推广销售,果然树莓饮料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于是就开始了大量生产,公司在树莓饮料销售市场的打开,继续研发新产品,现在公司又建厂生产树莓红酒,树莓果酱正在研发,公司计划今后继续扩大树莓系列产品的研发、加工,如:树莓果酱、树莓茶叶、树莓酸奶等系列产品,更多的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2015年公司销售收入达1600万元,发放农民工资120余万元、土地流转费150余万元。

  “经济增长和生态保护同行,方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起初,晁沐一心扑在创业致富和带动家乡的经济发展上,但是随着不断的外出考察学习和自身觉悟的不断提升,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他渐渐的意识到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保证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并行,于是他慢慢调整产业结构,转变自己的投资方向。他把经营网围栏所得的资产几乎全部投到农业产业中去,引进树莓并大面积的推广,截止到目前已建成树莓种植基地5000亩,他还承包绿化工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树莓推广到更远、海拔更高、气候条件更加恶劣的地区。2014至2015年,树莓陆续在西藏拉萨南山、青海玉树、青海贵德等地区开花结果,树莓在打到绿化效果的同时还能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树莓推广受到项目地的一致好评,2014年公司在青海玉树绿化造林3万亩;青海贵南造林28000亩;西藏拉萨南山绿化造林5000余亩;公司的树莓种植基地绿化面积已达6000多亩,自公司成立至今,绿化造林面积达69000余亩。引进树莓并大面积推广种植对于自身和当地农户乃至湟源县、青海省的意义所在,树莓产业的推广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民科学种田、加快城乡经济建设、丰富我省退耕还林优势树种、填补青海省树莓市场产品空白等方面都极具意义,但是在晁沐的内心中最主要的还不是这些,他深深意识到:“只有秉承绿色的发展观念,产业才能得以长远发展,只有这样,乡亲们才能真正通过树莓产业发家致富,走出一条特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返璞归真、朴实无华”。

  晁沐是个平凡的农民企业家,他的事迹也是平凡的,但每件平凡的事里充满了爱,他用瘦弱的身躯谱写了一曲爱民之歌,更是为广大村民作出了爱的榜样。他先后荣获“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青海省劳动模范”、“西宁市劳动模范”、“西宁市绿化先进个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国土资源绿化贡献奖”等称号,春去秋来,岁月无声,他以不同的身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以理、以情,以德办理着一件件看似琐碎却关系群众和员工切身利益的事情,以实际行动展示着一名村干部和公司董事长的为民情怀!岁月悠悠晁沐带领着他的团队始终如一地严格要求自己,无私奉献,埋头苦干,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在不同的环境中以不同的身份,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作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不仅赢得了上级领导和村民的信任和尊敬,更赢得了外界朋友的普遍赞誉和好评。

  87.青海省互助县台子乡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靳永明依靠科技发展蔬菜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靳永明,男,汉族,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县人,生于1971年2月28日,高中文化,中共党员,现任互助县人大代表,互助县台子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1至2013年6月,先后被台子乡人民政府授予“致富带头人”,被互助县人民政府授予“先进个人”、被海东市人民政府授予“海东地区优秀创业者”称号。靳永明在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以来,依托合作社积极拓宽致富门路,建温棚、拓市场,带领合作社社员和下台二村村民大力发展高原有机蔬菜种植,推广新技术,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合作社和下台二村的经济和社会事务发展做出了贡献。

  为带领乡亲共同走上致富路,靳永明于2011年组织台子乡下二村152户农户组建了台子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投资800余万元,建成温室大棚400座,蔬菜冷藏库3000平方米,交易大棚800平方米,办公用房140平方米,包装车间700平方米,购置冷藏设备12台。合作社目前建有标准化露地蔬菜连片种植基地1500亩,带动蔬菜种植专业大户600户,年生产各类蔬菜5000吨,年销售收入达2850万元,纯利润400万元。作为台子富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的他带头坚持农业科技兴村,努力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积极争取政府补助近200万元左右,利用高标准温棚进行有机蔬菜种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不断壮大合作社实力,增强合作社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农业要发展,科学技术是关键。多年从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工作的靳永明,深知农民对科学种田知识的渴求。在他担任合作社理事长期间,特别重视新科技、新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组织作用,带领村民积极参加农村实用人才及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过去下台二村,虽然也在种植蔬菜,但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产量低,品质差,产品附加值低,往往是增产不增收,针对这一情况,靳永明用了大量时间,深入调研,广泛了解农村群众在科技方面想什么、盼什么、最需要什么,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上下足了功夫,想方设法在合作社里开展科普教育,通过各种宣传和培训,使菜农们熟练掌握了蔬菜种植的整套技术。每年还邀请县级农技专家、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和当地种菜能手对村民现场培训2-3次,几年来共举办蔬菜技术培训班20多期,参训人数达4000人次。同时还经常利用专栏、展板等形势,大力宣传无公害蔬菜种植技术,农户中主要劳动力受训面达100%。并组织合作社成员外出参观学习1-2次,他先后组织农户到山东、甘肃、四川、云南等地学习种植技术,无公害蔬菜主导产业优势得以发挥。这些年来在靳永明同志的主持和带动下,“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在下台二村蔚然成风,全村90%以上的种植户均掌握了科技致富的“金钥匙”。通过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该村蔬菜种植亩收入从当初的1500元增加到现在的5000—7000元。

  靳永明带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合作社社员和下台村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村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他都了如指掌。菜农们担心蔬菜种多了会烂市,价格低,影响群众生活。为有效解决当地蔬菜卖难、贱卖的问题,靳永明同志亲自找市场、跑销路,到广东和各大超市联系摊位,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自主开拓蔬菜市场,现全村已有40多名农业经纪人。目前该村的无公害蔬菜供不应求。

  为顺应市场需求,靳永明还经常性的指导村民调整种植品种,并通过合作社,统一联系购买蔬菜种子和娃娃菜、黄瓜、互助长白葱、地膜、肥料以及蔬菜病虫害防治药物等生产物资,并优惠2%供应给合作社成员及蔬菜种植户,仅2015年一年合作社为社员代购复合肥等肥料1000余吨,代购农药3000多公斤,为成员及种植户提供优质的服务。靳永明同志在更换优良品种、蔬菜净菜、包装、贴标识上市以及市场营销理念等方面下真功夫,亲自带村民到山东寿光学习大葱种植技术,至2015年学习达60人(次)。

  靳永明带头抓农业生产,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广普及农业新技术。他所在村现在是互助县“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业科普示范基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已成为该村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蔬菜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现在全村80%的耕地种上了蔬菜,至2015年全村种植无公害蔬菜4650亩(包括在村外规模承包耕地2450亩),复种面积2000亩左右,年产蔬菜4000万公斤左右,产值6000万元左右。蔬菜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

  靳永明把助农增收作为重点抓紧抓实,全力做好土地有序流转增收,发挥规模效益,以新机制拓展新空间工作。着力培育规模种植,拓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他每年都要亲自为菜农牵线搭桥,到村内外承租土地进行蔬菜规模化种植。下台二村有700人左右的劳动力从事种植业,全村总耕地面积5800亩,集中流转面积达到了1500亩以上,村里有100人到村外租赁2450亩,村内外共种植蔬菜4650亩,人均耕作面积达到7亩以上。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是以前村民种地的6倍,“以地生财”的土地经营机制促进了村民持续增收。

  如今,靳永明所在村村民生活殷实,幸福美满。二层小楼、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移动电话、电脑等已进入寻常菜农家庭,不少农户家中还购置了小轿车、农用运输车。全村初步具备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雏形。6年的不懈努力,靳永明同志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致富农民,为下台二村找准了一条好的致富路子。看到今天的成果,村民们都说,下台二村之所以能够有今天的辉煌,靳永明这个科普带头人立了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