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陕西)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陕西)
78.陕西省竹园村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琴-火锅店起家的女企业家
陕西竹园村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素琴,陕西省第十、十一、十二届人大代表、也是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陕西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及长期担任多项社会职务。当年为了分担家庭经济负担,她从卖豆腐开始创业,再改行开照相馆,再到开火锅店……直到今天已成为 “融合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全产业链”股份制企业,作为地方领军品牌企业的领航人,她的创业经历和她企业成长历程也反映了民营企业的成长史,也是广大农民创业创新的典型代表。
1990年在经历前期小生意积累经验下,在一次回四川老家,偶然发现
酸菜鱼火锅在四川很火,在陕西还是空白,于是就创办了三张桌子的“竹园村”火锅店,将酸菜鱼火锅引入陕西,同时结合陕西口味将其改良,适合陕西人特点的“竹园村”火锅,自开业第一天就出现了“桌桌爆满、天天排队”的火爆景象,从此竹园村火锅进入快车道发展,并填补了秦菜无自己火锅的空白,成为秦派火锅的领头羊,演绎了一个个火锅餐饮神话。在经历26年的发展发展积淀,竹园村以其“独具匠心的品质、热情周到的服务”已发展至全国近40家门店,成为陕西餐饮行业发展史上的璀璨明星。
同时为保障竹园村火锅品质,为消费者安全健康负责为己任,于1998年建立了陕西汉中生态基地,2000年建立竹园村西安配送物流中心,2007设立农产品开发公司,投资扩建汉中百亩生态农业示范产业园,2009年进驻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高起点、高标准投资亿元实施兴建西北地区最具规模的现代化农产品深加工工厂;2010年投资七千多万元,并购建成竹园村呀米营养快餐工厂和中央配送厨房;2011年投资建设千亩杨凌设施农业产业园,并坚持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订单农业方式,保证农户和企业的共同利益,不仅增加了当地种植农户数百万的经济收入和就业,也通过采购、分销及物流,促进和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其产品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特供产品,受到国际奥组委主席雅克.罗格和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的表彰。
在创业之初,周素琴就将企业的发展与改变员工家庭面貌、培养员工成才联系在一起,把扩大就业,提高技能,增加员工薪酬福利放在重要地位,坚持“每招用一名员工,就能稳定一个家庭,幸福一个家庭”的为指导,每年为社会提供千余个就业岗位,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为农民工和下岗工人,并建立了员工培训中心,通过培训,每年都有300多名走进企业各个工作岗位,在坚持培训、学习、实践相结合的同时通过竞聘推动、培训带动等方式形成了良性的企业人才机制,并针对员工自身特点制定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员工热爱本职工作、做好本职工作的意识,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拓展训练、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员工上进、励志的个人自我理念,为此,企业建立了“竹园村书吧”、竞聘会、技能比赛,将员工个人的追求上进、为企业、社会做贡献的使命感转化为实际行动。
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女性企业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把承担社会责任视为己任,关爱大众民生,实践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的理念,坚持“劳动兴企、实业兴国”的发展思路,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社会扶贫,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先后出资2000万元,建立“同心光彩慈善基金”、“大病救助基金”、“生命之光慈善项目”长期坚持给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四川、青海地震时倾囊相助,第一时间将救灾物资送往灾区。
陕西竹园村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核心、服务业为市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全产业链”股份制企业,为完善现有产业功能配套,公司于2014年制定了“以创新为驱动、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目标,一是进行了体制创新,建立和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股份制;二是不断加大前端研发投入,对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进行推广复制,并取得2项发明专利;三是对原有产品进行整合,建立围绕“功能性辣椒”选育、试验和商品化精深加工;四是引进和实施“传统企业+互联网”和信息化建设;五是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行业精英、优质采供商建立联合平台。未来五年企业将继续以“创新”作为发展动力,不断提升企业在行业的专业化水平。
79.陕西省通海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其生:榆林羊绒领军人
田其生,男,1970年7月出生,现任陕西通海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田其生始终在羊绒行业继续发力,将企业做大做强,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这既是他的一生追求,也是他的终极使命。
2008年的金融危机,市场低迷,以高价收购回的原料即将贬值,意味着公司积压的原料将亏损大半,在企业生死存亡之际,田其生顶着巨大压力,理清思绪,及时调整了经营模式,优化生产环节,降低生产和人力成本,通过精细化生产和吸引融资,稳定了生产,并亲自带领市场销售人员跑销售要订单,并让利于买家,以低利润甚至是零利润销售,确保企业生产能正常运转,最终以低利润率让企业避免了亏损,实现扭亏为盈。
企业渡过难关,田其生也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纺织企业必须加快技术改革,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十二五期间,在田其生的带领下,公司建成了国内最先进的FN150型全自动负压梳理机,并建成了年加工原绒1200多吨,年产600吨的无毛绒生产线。因此,通海绒业被政府多次评为2009年—2014年“神木县优秀民营企业”、“神木县十大诚信民营企业”、“神木县、榆林市、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及“2011年榆林市十佳龙头企业”、“2015年省农业化十大明星企业”、“陕西省第十批企业技术认定中心”、“2015年度农业发展银行神木县支行AAA企业”、省农业化十大明星企业“中国羊绒行业三十强企业”、“陕西省十佳低碳绿色示范单位”。2015年11月通海绒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榆林首家成功上市登陆“新三板”的企业。这标志着榆林市实现了上市企业零的突破,也标志着陕西通海步入了新的发展里程,迈向了更大的发展舞台。“十二五”期间,面对新环境和新发展,田其生深切体会到市场跌宕起伏对企业和行业带来的影响,通海绒业也一度融资压力增加,但最终坚强走出困境,全赖产品质量过硬,以及多年来点积累的良好的市场口碑。
在成功的背后,田其生注重凝聚人心、关怀下属,遇到困难他总是身先士卒,迎难而上,做出了极好的表率;并且作风严谨,为人正派,充满爱心。拥有极高的社会责任感,感恩思源,传递大爱,积极地回报社会,支援了抗震救灾,帮扶困难户,组建女工帮扶会,对困难家庭给予经济的捐助并安排家属就业等一系列善举感人至深,并带动一大批爱心人士的积极参与。“执著追求,追求卓越”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原则性构成了田其生的精神特质,他在创造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探索出“科学决策、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的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塑造了同他个性一样鲜明的,催人奋进的企业文化。通海绒业的企业文化是“融合通达、海乃百川”,田其生认为,通海将融合及整合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吸取来自各方、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有价值东西,为企业的发展起到通达畅通,使企业发展走的更远、更久。
“十二五”期间,田其生提倡企业走产业化和多元化发展道路,便是利用自身的产业结构,创建自主服饰品牌“塞北牧羊人”。该品牌致力于打造顶级羊绒服饰品牌,品牌的推出不仅增加企业的经济收入,而且树立了公司品牌形象,在消费市场收获大批支持者。
而今,“十三五”规划的号角已经响起,对田其生而言,他深深希望企业能再上一个台阶,通海绒业能够成功进入创业板。羊绒行业未来的发展依然会有很大的消费市场空间,大众的收入可能有所减少,但是消费的群体依旧存在,这就需要打造一些适合大众消费,中低档位的商品来满足用户,今后也将加大对互联网+的投入力度,拓展新的市场空间。
80.陕西省丹凤县武关民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万林:商洛山区中以创业创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
一、主要经历
魏万林出生于1969年9月,陕西省丹凤县人。
7个月大时因小儿麻痹落下残疾。
中学毕业后来到西安,学习缝纫裁剪技术。
22岁时回到家乡武关镇开办了一个服装店,赚到了第一桶金。一年后把服装店迁到丹凤县城。
1995年,26岁的魏万林购买了福建人在武关开办的加油站,并投资100多万元,对加油站进行改造。
2004年,成立丹凤县顺通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主营石油贸易服务。
2010年6月,筹资1200万元,组建丹凤县武关民乐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出任理事长和董事长,在南坪村发展设施蔬菜220亩。
2011年当选为政协商洛市第三届委员、政协丹凤县第八届常委。
2012年,当选为南坪村村主任。
2014年,投资1.2亿元,创办陕西凤林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全国核桃粉活性炭加工生产线2条。
2015年,商洛民乐集团公司成立,下辖3个子公司和1个专业合作社。
2015年,合作社投资320万元,建成年产100万袋的标准化香菇种植基地。
二、主要成绩
魏万林创办的丹凤县武关民乐蔬菜专业合作社,先后被评为:陕西省百强示范社、国家示范社。
商洛民乐现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被认定为陕西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合作社生产基地先后被命名为: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省市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国家农业科普示范基地。
魏万林个人2012年荣获陕西省劳模称号,2013年被国家农业部、共青团中央评为青年致富带头人;2014年被评为陕西省自强模范。
三、在创业创新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魏万林先后创办了丹凤县武关民乐蔬菜专业合作社等1个合作社和3家公司,并组建为商洛民乐集团公司。率先在丹凤县发展集约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引进利用现代化技术,并先后开发反季节蔬菜、花卉、香菇等产品,并开发了活性炭生产等循环经济。形成了集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现代农业园区,成为商洛山区中创业创新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