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农村创业创新信息网 > 优秀人物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广东)

日期: 2016-12-26 15:52 作者: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来源: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字体: 打印本页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案例(广东)

  55.广东省江门市鸿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坚宏-科技创新把蛹虫草“点草成金”

  苏坚宏同志是江门市鸿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近年来,他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工作,辛勤地奉献。他带领全体员工积极创新,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树立了新一代农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的崭新形象。

  一、刻苦钻研技术,做知识型优秀带头人

  近年来,苏坚宏同志挑起了负责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等全面工作的大梁,他兢兢业业,把勤奋工作当作自己最大的乐趣。植物组培苗、蛹虫草需要不断创新,为了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他刻苦攻读各类相关的书籍,边学边干。他全程参与研发新产品,主持参与完成科技项目,多次取得成功。2008-2010年,他是公司8项专利的发明人之一;2010年,担任中国食用菌协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农村青年生产经营能手”;担任蓬江区总商会执委、蓬江区青联委员、杜阮商会副会长。2011年,担任广东青年现代农业促进会理事。2011年,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2012年,获蓬江区优秀中共党员称号。2013年,获江门市科学技术三等奖。2013年获选江门市蓬江区政协委员。2015年,获江门市蓬江区科学技术三等奖。

  在苏坚宏同志的带领下,公司走科技兴农的道路,贴近“三农”提高企业科技含量、技术指导水平和服务技能,带动行业的规模生产。在依靠高等科研院校,走产学研的发展道路,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以创新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在大面积生产中“点草成金”。心系产业发展,惠及千万农民。为推广“三高农业”做好养殖业、林业以及微生物增值业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并起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作用。公司以超前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模式,诚信的服务态度,以“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导向;用资产促进产品,用产品开发市场;以质量创品牌”的经营理念,达到共赢的目的。

  二、认真开展企业民主管理,以民为先

  苏坚宏同志尽职尽责做好总经理工作,平时他融入员工之中,与员工打成一片,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环境。他积极采用民主管理方法,经常召集员工代表开会,遇事多商量,民主决策;面对工作中复杂的情况,总是能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决不搞一言堂、家长作风制,也从不拖泥带水;他加强与员工沟通,主动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员工切实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采用各种员工喜闻乐见、踊跃参与的形式,广泛开展活动,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平时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加强沟通和增强体质,公司厂庆期间,组织青年开展拔河比赛;组织公司的员工外出旅游。这正是他对员工充满爱心,使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工作的战斗力,促进了和谐企业建设。

  三、回馈社会

  2011年,捐赠报纸和虫草礼品给江门市环卫工人,9万元

  2012年,捐赠报纸给蓬江区老党员,2万元

  2012年,捐赠杜阮龙榜小学建校,3万元

  2012年,捐赠报纸和虫草礼品给江门市三区老人院老人,13.66万元

  2013年,鸿豪城市精英漫兮舞蹈助学,8万元

  56.广东省盈富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建和他的“山地鸡养殖王国 ”

  一、他乡艰苦创业。陈建,男,本科毕业,1972年出生于信宜市镇隆镇德乔村,1980年至1995年在校读书,1995年下半年到深圳创业,经过2年的社会工作的锻炼,于1997年开始自己创办皮具厂,有工人30多人,当时缺乏企业的管理经验,但不怕困难,不怕辛苦,顽强拼搏,不懂就向同行学习,不断探索积累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工厂的管理得到了不断完善,工厂当年产值达到300多万元。经过几年的发展,皮具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到2000年有工人150多人,产值达到1000多万元。后来因深圳对工厂发展的限制,于2001年将皮具厂搬到广州,工厂规模扩大,工人达到220多人,年产值达到1500多万元。经历了十多年的创办工厂历程,积累了较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社会阅历,开阔了知识视野,具备了良好社会关系,为继续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回乡创业,带领乡亲致富。信宜号称为“山地鸡养殖王国”,但只是单家独户饲养,产量低、产品劣,市场抗风险能力低,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尤其是广东三大名鸡之一的“信宜怀乡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品质的食品需求甚大,由于“信宜怀乡鸡”饲养是散放型,品种出现变异,品质大不如前。为了填补信宜“山地鸡养殖王国”没有龙头企业的空白,陈建于2006年5月回到家乡信宜市与几位朋友合股创办广东盈富农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426万元,按照(公司+基地+农户+餐饮+电商平台配送)的经营模式,经营“信宜怀乡鸡”。2016年上半年就电商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占公司销售额的30%。公司属下的“乡林凤怀乡鸡餐饮连锁品牌”目前已经信宜市、茂名市、阳江市、江门市开了4间,另外有6间正在建设中,利用各地的连锁餐厅作为就近发货的电商仓库,既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又缩短了发货的时间,还降低了物流成本。

  在创办初期,由于刚刚接受农业企业的管理,不懂养殖技术,再一次以初始创业的精神,“引进高校,走出去学”。向信宜市畜牧局的专家请教,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做顾问,同时自己参加了上百期的养殖技术培训班,获得了工商管理和养殖管理的本科文凭,从工业的管理步入了农业的管理,又一次克服了创业的重重困难。经过了多年的经营,公司先后在朱砂镇、丁堡镇创办了两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2008年起同广东海洋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扩建“国家级怀乡鸡保种场”,年产鸡苗1500万羽。目前公司的养殖示范基地规模年出栏肉鸡120多万只,加盟养殖户有850多户,带动农户2200多户,遍布信宜10多个镇,加盟签约养殖户年出栏肉鸡300多万只,年产值超2亿元,企业得到了稳步发展。带动了信宜农民发展山地养鸡致富,增强了群众养殖怀乡鸡的决心和信心,再一次掀起养殖信宜怀乡鸡的热潮,为打造“信宜怀乡鸡”品牌,推动信宜山地鸡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添砖盖瓦。

  公司先后并被纳入“广东海洋大学科研教学基地”、“茂名市农业化标准示范区”“茂名市惠农科普示范基地”、“茂名市菜篮子工程基地”、“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山地鸡)示范区”、“省、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农业部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国家级怀乡鸡保种场”。信宜怀乡鸡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公司还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的产品“信宜怀乡鸡”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陈建先后荣获“科协先进工作者”、“茂名市劳动模范者”、“茂名市创业之星”等荣誉;当选为“信宜市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茂名市青年农业促进委员会副会长、信宜分会会长”、“信宜市政协常委”、“茂名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广东省家禽业协会副理事长”、“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全国优质黄羽肉鸡协会副理事长”、“建国60周年.推动广东‘三农’发展影响力人物60人”。

  三、与党同心,积极参政议政。陈建作为一位企业的出资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带领广大乡亲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支持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党委、政府分忧。陈建发挥自己作为信宜政协常委、广东省人大代表的优势,积极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如,参与茂名人大代表小组讨论及建议:(1)加快包茂高速建设,推动地方经济。(2)高州至信宜段路面扩宽,连接高水公路,有利于有着“茂名后花园”信宜发展。许多意见建议受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上升到党委、政府的政策层面,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2010年9月21日受“凡亚比”台风影响,我市受灾严重,灾情发生后,公司的生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陈建召开紧急会议:要公司所有工作人员不等不靠,立即组织人员抢修复产,把公司损失减至最低。公司认识到灾区人民受到的损失更加严重,于是动员公司工作人员捐款捐物,于9月25日将价值2万多元的棉被、食品送往灾区。灾后复产时,陈建带头首先捐资帮白马村养殖大户李大胜修建鸡舍、建立示范场;公司再捐赠价值10万元“信宜怀乡鸡”中鸡23000只给灾区,在钱排镇白马村建设“信宜怀乡鸡”示范片,以带动灾区迅速恢复养鸡业生产,给灾区养鸡复产示范。使灾区人民迅速走上生产自救,生产致富之路。并响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积极参与扶贫双到工作,主动承担帮扶贫困户,先后为信宜100多个贫困户送去价值30多万元的鸡苗和饲料,帮助他们走上勤劳致富之路。

  五、制定了盈富“五合一”新的养殖模式。“公司+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方式将农民组织起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模式,农户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必须要投资硬件养殖设施,掌握专业技术,实现和农业龙头企业合作专业化生产,期间遇到各种复杂问题。农民遇到最大的问题是资金和劳动力的问题;公司最大风险就是合作养殖户的道德风险,公司有对农户的政策,农户有对公司的对策,在玩猫抓老鼠的游戏,造成公司损失惨重。

  根据养殖业一体化公司,把温氏集团和相类似的“公司+农户”公司作为蓝本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研讨出符合当前中国特色的“五合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模式,“五合一”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保证了农户的养殖效益,又降低了银行信贷风险。再一次为解决农民持续增收、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效途径。

  57.广东省广宁县八一生态农场场长贾东亮:穿上军装我是名军人,拿起锄头我仍是名战士

  贾东亮,一个平凡而朴实的名字。然而,当这个名字与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十七大、十八大主席团成员,全国劳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全军英模代表,全国十大三农致富榜样,全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全国农村能人,改革开放30周年感动广东人物等一连串骄人的荣誉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他就变得不再平凡。从校级军官到普通农民,从退伍军人变成创业楷模。贾东亮,用十八年汗水创造了一段闪光的人生历程;用十八年青春热血塑造了一座时代创业者的丰碑;用十八年艰苦奋斗的经历,为我们书写了无数次感动。

  1997年,在部队服役18年,曾任空军空降兵某部副团职参谋、少校军衔的贾东亮,经过深思熟虑,为了不增加国家负担,毅然选择了复员。部队首长诧异地问他:“你现在是副团职干部,转业套个相应的级别,当个一官半职该多好。”亲朋好友也劝他:“走这步棋很冒险,不要自讨苦吃!”贾东亮深知自己的“二次创业”将是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面对部队领导和亲朋好友的劝说,他自信地回答说:“我不想在官场争位置,而要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闯一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我就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自己的人生坐标重新定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短短几年,贾东亮成了当地养猪、种果、进行立体生态农业开发的“土专家”。为了适应土壤、气候特点科学种养,他毅然调整种植结构,把180亩山林全部改种沙糖桔,办起三个养猪场,自己设计建造了沼气池。沼气用作农场的生活燃料,沼气液则成为桔树的有机肥料,沼气渣用来喂鱼。八一农场成为一个循环生态、综合开发的立体农场。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18年风雨过去,八一生态农场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结下了累累硕果。目前,已形成了绿色食品,林木种苗,花卉盆景,龟鳖鱼蛙,山猪,山羊,山地鸡等一批优势产业,并先后注册了“西贝”和“东亮”两个品牌商标。山上一片林,山腰一园果,园中一群鸡,山脚一口塘,平地菜花香,一幅如诗如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农场先后被树为创业示范基地,农村党员培训基地,退伍军人教育基地和劳模科技创业示范基地。2006年,农场被评为首届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09年,被广东省农业厅、省旅游局树为广东省国民休闲度假农业旅游示范基地。为弘扬贾东亮的艰苦创业精神,以东亮夫妇实名撰写的报告文学《空降农民》于2009年9月出版发行;以东亮夫妇实名摄制的电影《梦想庄园》在全国放映。2005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委员长、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到农场视察工作。2012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原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前来农场视察工作。2015年9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胡春华前来农场视察工作。三位中央领导人都对农场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