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蔬菜生产信息 > 行政通知

王戈处长在省级蔬菜生产信息员培训班上的讲话

日期: 2013-04-02 15:23 作者: 来源: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 【字体: 打印本页

同志们:

  这次培训班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2年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通报2012年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考评结果,培训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业务知识,安排2013年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刚才,5个省农业厅蔬菜生产信息员作了很好的发言,他们的主要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取得的成绩可喜可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在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均衡供应方面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2011年启动,目前已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提高两促进”:

  (一)提高了农业部门蔬菜生产管理水平。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的启动,弥补了农业部门蔬菜生产管理的缺位,提高了农业部门蔬菜生产管理水平。一是掌握的生产情况更加清楚。过去一年才统计一次蔬菜累计播种面积和产量,现在每月都要监测20类主要蔬菜在田面积和产量,每旬都要监测38种蔬菜地头批发价格。也就是说,目前掌握蔬菜生产信息的频率比以前高得多、数量比以前大得多。二是研判形势更加准确。过去缺少基础数据,对形势的研判多是经验性的推断。目前,有大量的数据支撑,还建立了专家会商制度,集思广益,对形势的分析判断更加准确。三是措施针对性更强。我们在收集汇总信息、分析研判形势的基础上,分季节、分区域、分品种制定工作和技术措施,针对性、适用性更强。去年,农业部在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的基础上,分南北两片提出秋冬蔬菜生产发展措施、印发《日光温室蔬菜低温雨雪寡照灾害应对技术指导意见》,对促进秋冬蔬菜生产发展、防范严寒雨雪和雾霾寡照灾害性天气针对性非常强,为保障冬春,特别是“两节”、“两会”蔬菜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市依据监测数据,提出并落实21万亩绿叶菜种植任务,对保障“夏淡”期间蔬菜供应针对性非常强、效果也非常好。

  (二)促进了蔬菜生产稳定发展。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减少了生产发展的盲目性。蔬菜信息监测由流通环节前移到生产环节,发布主要蔬菜种植面积及上市档期和数量等信息,引导农民理性安排生产,减少了跟着价格发展生产的盲目性。如北京市监测到7月份特大水灾后农民计划大面积改种大白菜的信息后,及时发出预警,引导农民种植速生叶菜,全市大白菜实际种植面积仅比2011年多2000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秋季全国性的大白菜滞销卖难。另一方面,提高了防灾减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的水平。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启动以来,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信息、评估灾情,提出防灾减灾及恢复生产的措施意见,早部署、早防范,把灾害对蔬菜生产和市场供应的影响降到了最低限度。如黑龙江省去年4月初发布大风降温天气预警信息,提前落实防范措施,有效防止了温室大棚受损、蔬菜生产受灾。湖南省去年初监测到持续低温阴雨天气造成茄果类蔬菜幼苗受损严重后,立即组织农民抢育蔬菜秧苗,稳定了蔬菜生产、保障了市场供应。

  (三)促进了市场稳定供应。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在指导各地合理安排生产、均衡品种结构和上市档次的同时,还引导产品有序流通,有效衔接产销,均衡区域供应。农业部去年10月份汇总监测信息,作出2012年虽然秋大白菜面积减少,但气候适宜生长,预计产量增加的研判,提醒各地加大大白菜冬贮和促销力度,对缓解销售压力、稳定市场供应起到积极的作用。湖北省监测到麻城辣椒、广水萝卜及云梦花椰菜、甘蓝等蔬菜价格偏低后,立即印发《关于做好蔬菜市场疏导的紧急通知》,有效衔接产销,产地蔬菜销量和价格逐步恢复正常,既解决了菜农卖难的问题,又增加了销地市场供应。由此可见,通过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及时掌握生产动态信息、准确研判形势、适时发布信息,可以指导农民合理安排生产、引导产品有序流通,有效促进生产稳定发展和市场均衡供应。

  去年,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的成效来之不易,是各级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级蔬菜生产信息员辛勤劳动的结果,值得肯定的主要有五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我部高度重视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将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列为蔬菜工作重点,配备了专职人员,项目经费逐年增加。各级农业部门也将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摆上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确保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顺利开展。湖南省非常重视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徐明华副省长明确指示要切实抓好蔬菜生产信息平台建设和管理,省农业厅田家贵厅长要求各级农业部门抓好信息监测预警和调控服务、稳定市场供给,省农业厅兰定国副厅长亲自出席蔬菜生产信息员培训班并部署工作,农业厅还安排了配套经费,蔬菜处负责组织协调,蔬菜质量监测管理中心组成3人团队具体负责日常工作。湖南省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二是扩大监测范围。监测范围决定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有效性,非常重要。去年,全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范围由200个县扩大到580个县,覆盖了《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蔬菜产业重点县。580个县还确定5800个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户作为信息采集点。可以说,蔬菜生产信息采集点具有广泛的代表性。部分地区还根据自身实际和工作需要,增加了监测蔬菜的种类、指标和区域。如浙江省监测蔬菜增加了10类、监测县增加了13个,河北省在月报表中增加了蔬菜播种面积等监测指标。

  三是完善管理制度。去年,我司修改完善了《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月历》和《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工作考核评分标准》。这两个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人员的责任,统一了报表样式及监测指标、频率和方法,完善了考核管理办法和评分标准,提升了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根据《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管理办法(试行)》和《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工作考核评分标准》,农业部还对各省(区、市)2012年报表和文字材料报送的数量、质量等情况进行了综合量化考评,并对省级考评排序位列前20名的单位、县级考评排序位列前100名的重点县予以通报表扬。北京、河北、辽宁、江西、湖南、广西、陕西、新疆等省、区、市也开展了考核评比,并对先进单位予以通报表扬。

  四是培训信息员。去年,我司举办了4期培训班,对31个省级单位及580个重点县的信息员进行了培训。大部分省、县两级也举办了信息员培训班,其中北京、河北、黑龙江、陕西、甘肃、新疆等6省(区、市)农业厅多次举办蔬菜生产信息员培训班或会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各级培训,进一步规范了信息采集、审核、汇总和报送,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是强化信息发布。我们在加强信息监测的同时,非常重视信息发布工作,重点是完善了周报、旬报和月报制度。周报侧重发布种植、销售进度及灾情、病虫情报等实时信息,旬报侧重发布每旬地头批发价信息,月报侧重发布本月生产供应情况及趋势研判。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发布周报28期、旬报20期、月报12期。与此同时,我们还在《种植业快报》、中国农业信息网、农民日报、《中国蔬菜》等网络、报刊继续设立蔬菜生产信息专栏,发布蔬菜生产信息。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在业内外影响不断扩大,逐步成为一个品牌。

  二、蔬菜生产品种多、茬口多、采收次数多,工作基础差,生产信息监测预警还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

  总体上看,去年大多数单位在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的时效性、准确性等方面都有大幅度提高,但是个别单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信息员不固定。今年和去年相比,省、县、采集点三级都有信息员更换的情况发生。初步统计,省级信息员更换16%,县级信息员更换14%,采集点更换12%。现在看来,信息员和采集点更换幅度不小。信息员更换,再加工作交接不到位,造成新到任的信息员对信息采集、审核、汇总、报送等要求不清,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最典型的案例是个别信息员不查看历史数据,监测数据出现很大的偏差也不知道。

  (二)信息采集不规范。从去年的情况看,信息采集不规范的问题时有发生,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标准不够明确。如去年的《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月历》对大蒜、设施等指标界定还不够清楚。二是认识不够统一。如对地头批发价、播种面积、在田面积等指标认识还不统一。三是培训不到位。我们要求是培训到省、县、采集点三级每一个信息员,个别地方没有达到要求。信息采集不规范直接影响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

  (三)信息报送不及时。报表报送期限是3天,应该说留给大家的时间是充足的。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多数单位能够做到及时上报每一张报表。但是,目前仍有个别单位上报信息不及时。究其原因,一是网络故障,导致信息报不出。二是一个单位只有一个信息员,一旦信息员有其他紧急事务要办,无法及时报出信息。这两种情况可以理解,但一般不常发生,也不会在一个单位多次发生。现在的问题是有几个县,一年多次未及时上报信息。究竟是什么原因?请有关省在培训班结束后立即排查,找出原因,并想办法加以解决。

  (四)审核把关不严。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刚刚实施两年,信息采集还不规范,难免出现错误,审核把关至关重要。通过审核把关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解决问题,逐步规范信息采集,减少错误。在这里,我特别提醒在座的各位,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把好关口。审核环节的主要问题是,一根本就没有审核,出现非常明显的问题也没有纠正。二审核办法和程序不规范,表现为漏审或查不出问题。三是审核出问题,没有修改就上报。四是有异常数据,但是是正确的,如在田蔬菜面积大幅度增加,完全是有可能的,应说明原因,但没有说明原因就上报。

  (五)资料积累不够。《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要求,各级蔬菜生产主管单位及乡(镇)信息员须保存数据资料两年以上,以备查阅。据我们了解,部分单位没有建立档案保存数据资料,在计算同比时无据可查,只能估计,结果导致由今年的上报数据计算出的去年数据,与去年的上报数据大相径庭。

  三、加大工作力度,规范信息采集、审核、报送,努力做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

  今年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总的要求是:紧紧围绕提高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监测标准、提高人员素质,规范信息采集、严格审核、及时报送、专家会商、适时发布,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均衡供应。今年要重点加强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体系建设。体系是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的基础,尤其是信息采集点,是基础的基础,对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有效性至关重要。要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加强体系建设。一是关于信息监测县。《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580个产业重点县,是国家重点扶持县,也是蔬菜信息监测重点县,不能调整,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蔬菜信息监测工作。二是关于信息采集点。对信息采集点,要尽量想办法解决存在的问题,能不调整就不调整。对无法正常工作的要坚决调整,并按照去年我们印发的《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中规定的信息员及采集点应具备的4个条件,选定采集点和信息员。三是关于信息员。各级要尽量固定至少1名信息员,以保持监测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四是关于今年信息员和采集点的登记工作。各级信息员和采集点生产情况登记工作要在4月10日前完成,县级通过蔬菜生产信息监测网络填报系统将有关表格上报省级蔬菜主管单位,由省级收齐、审核后再通过网络系统上报。

  (二)加强人员培训。人员队伍是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的关键。各级蔬菜生产主管单位都要加强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队伍建设,在安排固定信息员的基础上,强化信息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和能力。信息员培训实行分级培训。这次我们对省级信息员进行了培训,并且提交了4个规范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的文件。培训班后,我们将充分吸收大家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尽快印发给大家。4月27日开始,我们将采用新的报表。为此,请省、县两级在4月20日前完成信息员培训工作。培训内容主要是《2013年蔬菜生产信息监测月历》、《蔬菜生产信息监测工作考核评分标准》、《蔬菜生产信息数据审核规范》和《全国蔬菜生产信息周报范例》。

  (三)加强督促指导。我们初步考虑,今年继续组织专家组,到各地开展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督导。希望各省也要组织专家到各蔬菜产业重点县开展督导活动,重点检查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信息员培训、信息采集标准、档案管理和项目经费使用等情况,指导信息采集、审核和分析,确保各项制度和规范落到实处。

  (四)加强考核评比。刚才,宣读了《农业部办公厅关于2012年度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考评情况的通报》。借此机会,向受到通报表扬的20个省级单位、100名重点县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也希望没有受到表扬的单位加大工作力度,共同提高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水平。我们将兑现承诺,对受表扬的省级单位在经费安排时予以适当倾斜。今年,我们还将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对各省(区、市)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进行综合考评、通报表扬先进,也会将考核结果作为下一年度项目经费安排的依据。各地也要加强考核评比工作,调动各级蔬菜主管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起努力做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

  (五)加强信息发布。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的立足点、出发点是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均衡供应。为此,各级蔬菜生产单位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发布、预警及开发利用力度,逐步建立起信息监测、发布双向通道。一方面,要及时上报信息。请各级农业部门按照农业部蔬菜生产信息周报、旬报、月报的要求,及时反映当地蔬菜种植、销售进度及灾情、病虫情报等实时信息,地头批发价信息,生产供应情况和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蔬菜生产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等。另一方面,要及时发布信息。部里将对各地上报的信息及时汇总,适时发布。各地要及时通过当地农业生产情况简报、网络、报刊等多种渠道,把农业部公布的蔬菜生产信息发布出去,引导农民合理安排蔬菜生产、适时销售。

  最后,我再强调一点,加强项目经费管理。各级蔬菜生产主管单位要加强对蔬菜生产信息监测专项经费监管,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使用项目资金,省级蔬菜生产主管单位要保证经费足额拨付到重点县,重点县蔬菜生产主管单位要将信息采集补贴及时足额发放给采集点信息员,做到专款专用。

  同志们,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意义重大、目标明确、任务艰巨。我们要团结协作、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全力做好蔬菜生产信息监测预警工作,促进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市场均衡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