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2014年农业市场信息工作亮点推介 > 流通促进

辽宁:强化农业市场信息主导作用 促进营口农业大发展

日期: 2015-03-11 08:47 作者: 来源:辽宁省农村经济委员会 【字体: 打印本页

  一、发展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营销促销档次

  (一)大力发展品牌农业

  2008年以来,营口市把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作为提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突出各级各类的品牌创建工作。几年来,涌现出一大批营口地产农产品品牌,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活力。在农业品牌的创建工作中,营口充分发挥特有的资源条件和生态优势,全力打造具有地域特征的农业品牌,将农业品牌工作作为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依靠品牌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农业市场化、信息化发展。为激发市级品牌争创的积极性,营口市政府专门制订了品牌奖励政策:一是获得国家级品牌奖励100万元;二是获得地理标志的奖励50万元;三是获得省级品牌奖励10万元。

  目前,营口市获国家级品牌共21个,其中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7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个、各种地理标志产品12个;获省级品牌共95个,其中辽宁省名牌产品17个、辽宁省著名商标65个、辽宁省名牌农产品13个;获市级品牌共247个,其中营口市名牌产品126个、营口市著名商标121个。目前,营口市各级各类农业品牌综合总量在全省排名前列。

  (二)连续举办5届营口市农博会

  2009年至2014年,营口市连续举办了5届农博会,突出“绿色、品牌、和谐、发展”主题,以展示推销营口名优特新农产品为目的,汇聚了营口市150余家企业、400余种农产品参展,展示范围涉及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林特产品、农业科技、园林花卉、休闲旅游、农业机械、食品加工几大领域。吸引了2万多市民和150多家省内外采购商前来参观、采购。平均每届现场成交额达500万元、采购协议额超亿元。充分利用农博会平台,沟通科技、人才、经贸、金融等对接服务“三农”渠道,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二、完善市场功能,发挥农产品区域优势

  葫芦岛市以优惠、宽松投资政策、招商引资,把培育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大型农产品交易中心(批发市场)作为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建昌县兴建“辽西农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已投资1.3亿元,建成了6万平方米的交易厅、商铺档口、恒温库、办公楼等。目前,运营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巨大。

  (一)专业化农产品基地和专业农产品种植合作社,是优质丰富农产品供应源头。该中心有300亩地,100余家合作社货源。

  (二)建立农副产品平价连锁超市,是农产品市场体系的终端。该中心在辽西地区建成70家“百年大厨房”农产品超市。

  (三)建设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农产品交易中心,是实现农产品产销的纽带。该中心将建成交易厅、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冷链储备等完备设施和功能。目前,配送车已达100辆,保证了农产品的充足、顺畅供应。

  三、深化12316应用服务 服务现代农业建设

  近年来,按照农业部的部署,我省积极开展12316平台体系构建的探索工作。到2014年底,已建成独立运行、平台延伸至乡、开通坐席达到85个(省级坐席40个,市级坐席23个,县级坐席4个,乡镇坐席16个,村级坐席1个,合作社坐席1个。)日均话务量3000次、累计受理农民443万例咨询的全国大型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辽宁12316以平台建设为纽带,努力促进部门协作,全面开发信息资源,坚持拓展服务模式,不断培养话务队伍,探索尝试12316服务的扩展和延伸,有效提升了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开展信息下乡助农活动260余次,帮助农民挽回及创造收益约30亿元。被广大农民朋友亲切地誉为“连心线 贴心线 致富线”。

  (一)建设一站式、集成式的信息服务平台,以12316统领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工作全局

  以12316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出发点和切入点,依托农业部门职能资源、信息资源、网络媒体资源开展工作。一是全力打造12316省级呼叫中心,省级呼叫中心实现呼叫处理、语音信息发布、数据存储处理多种应用功能,省级平台可承载32席共90路并发呼叫和短信服务。二是加强12136话务员及专家队伍建设,在培养自主话务员队伍的同时,建成省农委农业专家为主导,涵盖院校专家、乡土专家、基层农技人员专群互补12316专家团队。三是整合构建12316综合服务模式。积极构建短彩信推送、广电及平媒宣传、纸介质信息产品于一体的多媒体同步服务渠道,服务内容涉及到生产经营、市场流通等多个方面。

  (二)促进12316向基层延伸,实现信息服务与科技推广高度融合

  坚持12316省级云平台一体化要求,谋划多维度的应用与资源融合,探索可持续的运行发展机制。坚持以12316为纽带向下延伸,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信息服务的深度融合;将12316综合信息服务植入乡镇农业服务机构,植入农村生产经营组织。根据乡镇根据有场所、有人员、有设备、有宽带、有服务、有规范、有制度的“七有”原则,结合12316拓展延伸总体工作目标,各试点市及所属试点县话务分中心按照市级6个,县级4个,乡镇1个的标准进行坐席配备,试点市、县加挂**市(县)12316金农热线分中心的牌子。通过座席进驻的方式,促进了基层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信息服务的深度融合。在每个农业技术推广站设置1个12316话务坐席,重点负责在本乡镇开展相应信息咨询和技术推广服务。

  (三)促进全领域、多行业的横向跨界合作,凝聚农业信息服务资源共享合力

  为适应农民群众信息需求的多样性和时效性。一是加强农业部门的内部协同。省农委信息中心先后与委内有关处室合作,会同有关部门解答土地承包、粮补发放等诸多方面的政策咨询,收集农资打假投诉信息。二是加强与涉农行业的协作。加强与市内医疗机构合作,免费受理解答农民关于疾病防治、生活保健等问题咨询。积极配合省文化部门推进农村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三是加强与新闻单位的合作。与辽宁广播电视台合作,长期坚持制作“金农热线”节目和“专家一点通”节目,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推送各类涉农信息逾1500万字,播发电视广播节目3900余期,出版科技图书32万余册。12316金农热线秉持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社会广泛参与的发展理念,从热线建设初始便实行了“农业部门主导建设、电信企业公益接入、平台运营委托服务、涉农行业高度融合、传统媒体全面合作”的创新机制,造就了全省统一于12316的“一体化、多维度、可持续”发展态势。

  (四)探索多元化、预警化的信息服务模式,提高农产品生产与市场监测水平

  为了给广大农民群众和政府领导提供来自基层的第一手信息,一是建立多元化农产品价格采集体系。12316开通以来,我们建立了涵盖产地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较为完备的市场监测体系。二是开发多元化、预警化信息产品。坚持编发《金农市场分析》、《农产品价格日报》、农村经济运行《分析报告》、《预警报告》,两个《报告》每周直送省领导。三是定期面向社会发布市场监测信息。通过12316人工话务、语音信箱、短信等方式发布市场监测信息以外,通过辽宁广播电视台、《新农业》等杂志定期发布市场信息。

  (五)打造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创建12316服务可持续发展机制

  辽宁省“12316”金农热线服务的发展,走过了一条使用聘用人员到外包服务的渐进过程,这也是12316不断市场化、社会化的过程。从2009年开始,12316业务实行企业化运营,并以实体形式进行了剥离,将12316服务转化成一项外包的市场化服务。通过近6年的运行来看,“外包式”服务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开创了12316运营的新机制,实现了12316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统分结合、优势互补”的运行模式,调动了12316话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提升了12316综合服务水平。

  为全面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强化12316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以“公建民营”的理念,建立长效运行和保障机制,切实提升“三农”的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在农业服务和生产经营领域的融合应用。

  四、加强市场监测与分析 提升信息服务水平

  2014年,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辽宁省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扎实开展农产品市场监测与分析工作,在完善市场监测体系、加快信息传播、探索数据可视化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指导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政府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健全市场监测体系,规范工作程序

  今年以来,我省不断完善农产品价格监测体系,拓展监测范围,目前监测种类已覆盖粮油、畜禽、蔬菜、水果、蛋奶、水产品、农资等五十多个品种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多环节数据,累计数据量240万条。一是产地价格监测体系。依托12316服务热线,在全省范围内建立2000余个农户监测点,采集省内粮油、畜禽、果蔬等六大类农产品产地价格,每日采集一次;二是批发、零售价格监测体系。依托省内信息体系队伍,建立批发价格监测点16个,零售价格监测点51个,采集市、县、区五十余个品种的批发和零售价格,每周采集二次;三是实地价格监测体系。在全省重点地区建立实地价格监测点7个,由市场人员实地采集、实时报送农产品价格、交易量、库存量、流出量等数据,每日采集一次;四是国际农产品价格跟踪监测体系。依托网络资源,定期采集国际农产品市场玉米、大豆、棕榈油等六个品种价格,每周采集一次;五是期货、海关数据跟踪监测体系。由中心监测队伍对美国CBOT、大连、郑州三大交易所的农产品开盘价、收盘价、成交量等数据进行采集,每日采集一次。

  (二)加快分析内容传播,打造权威信息发布

  依托全省农产品价格监测体系,我省已开展监测数据分析业务。充分利用监测得到的产地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等,结合农业生产、消费情况,形成多类信息分析产品,定期呈送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及委内主要领导等。为了让广大农业生产者、消费者及时了解农产品价格行情及趋势,我省不断扩大数据分析发布渠道,加快分析传播进度。一是基本实现农产品市场分析与辽宁金农网同步发布。二是与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辽宁乡村台合作,嘉宾主持现场连线农民咨询,每周一次;与辽宁电视台合作,以《乡村服务社》节目播报我省主要农产品市场分析内容,每周二次;以辽宁文化共享工程视频节目合作,发布我省农产品价格和市场分析内容,每周五次。这些都为农民了解市场行情、掌握价格趋势等提供了多元化信息服务支持,为实现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针对信息技术发展和传播手段的不断进步,我省建立了微博、微信公共平台,定时、定期发布价格数据和分析内容,实现分析预警信息的实时发布,扩大市场监测分析影响力。

  (三)开发数据可视化系统,探索农业大数据应用

  2014年,辽宁在农业大数据上不断探索,基于农产品市场监测中实时变化的价格数据,开发了“辽宁省农产品价格数据大盘”。数据大盘是通过市场监测中已经掌握的农产品产地、批发、零售等数据,对其之间相互关系研究,打造出如股票大盘般的农业大数据可视化发布系统。这套实时的信息发布系统,可以通过数值、曲线、颜色变化,充分反映出市场整体状态和某类品种的价格趋势,其展示的每一类展示品种都具有对应的市场分析报告。“数据大盘”系统具有开放的运维机制,已建立起一支高效专业的数据挖掘和分析预警队伍。我们具备常规和突发应急能力的分析预警工作队伍近40人,主要开展专项监测或临时性监测工作,及时形成预警分析报告。通过大盘系统广大农民生产者、各级领导部门、科研部门不仅能得到及时、准确的价格数据,还能得到详实、专业的文字分析。

  目前,数据大盘已经投入应用。它可以在各种屏幕上,通过互联网等方式进行应用。数据大盘的手机版也借助全国农业信息展会的契机上线,每个农民通过手机下载就可以看到大盘系统,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供求信息、分析信息和预测信息等,切身体验到农业大数据的真正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