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秋收一线看秋粮 > 媒体报道

科技抗灾 非常时期真给力——江西、湖北大旱之年夺丰收采访记(上)

日期: 2013-10-18 10:24 作者: 毛晓雅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七八月间,南方遇到了历史少有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给秋粮生产带来严重考验。记者来到全国粮食主产区江西、湖北,分别走访了两省的产粮大县,所到之处农民对自家水稻的丰收自信满满,目之所及满是金黄的稻田一片。农民的底气、丰收的景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科技抗灾得力。农业科技的提升,使农民“靠天吃饭”的依赖性大大降低,确保了粮食的稳定生产。

  集中育秧1亩能顶20亩

  10月11日,湖北省天门市石庙村的沈社青来到自家地头,稻田如画卷般在眼前铺展开,晚稻丰收在即,预计亩产能达到1200斤,加上早稻亩产1100斤,定是全年增产的势头。

  过去种一季稻,年产最多1300斤左右,从去年起,沈社青恢复种植双季稻,这两年粮食年产稳定在2000斤以上。能够种上双季稻,得益于集中育秧和机插秧的实现。

  种一季稻,一则因为家里劳动力不够,二则因为人工育秧效率低,易受倒春寒的影响,种植风险大,三则因为人工成本高,算下来不赚钱。而集中育秧和机插秧解决了这三大难题。

  在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集中育秧大棚里,理事长吴华平说,农民自己育秧,1亩秧田只能供10亩大田,而一亩集中育秧田能供200亩大田,极大节约了土地。与人工栽插相比,每亩能多插3000到5000穴禾苗,有利于确保苗齐苗壮,提高单位产量。

  对沈社青来说,集中育秧不仅省时省力,还省钱。“集中育秧、机插秧的费用大概是每亩240元,雇用人工每亩要花300元,家里的10亩地就能节约600元。”采用集中育秧后,早稻丰产,晚稻长势根壮苗齐,比自己栽种每亩能增产200斤。

  湖北省今年以集中育秧为突破口,推进水稻“单改双”,早稻面积扩大50万亩。七八月旱期影响最大的是一季中稻,双季稻种植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高温干旱灾害,这也是旱情影响有限的重要原因。

  在江西省,水稻种植以双季稻为主,双季稻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的近90%,为全国之最。受干旱影响的中稻种植比例较小,且采取了有效防灾措施,加之早稻的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总体来看,全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江西省农业厅有关人员表示。

  品种优良耐旱增产贡献大

  江西省鄱阳县大牛湖村的种粮大户范建华今年种了130亩中稻,眼下已进入收割收尾阶段。

  “虽然遇上大旱天气,产量并没减少,亩产达1500斤。这主要得益于今年种了袁隆平第四代杂交水稻品种,比去年亩产增收了200斤。”范建华脸上难掩丰收的喜悦。

  今年,江西省加大了超级稻示范推广力度,中、晚稻推广应用面积700万亩,目前全省超级稻应用面积达1114万亩。省县共同制定技术方案,种业公司免费或优惠价提供优质良种和部分推广经费,范建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

  江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马岩波说:“为推进良种应用,江西省还建立了主要农作物品种推广体系,推进良种良法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目前水稻主导品种占年播种面积的80%以上,实现了从优质稳产到优质高产、多抗的突破,品种结构得到优化,优质高产水稻得到普及。”

  良种要配良法。“第一年种超级稻就遭遇了高温干旱,但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接受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有力缓解了高温危害。”范建华说,“中稻旱期适时喷施叶面肥,增强灌浆强度,提高粒重。晚稻搞好水肥调控,促进植株分蘖。”

  湖北省通过严格品种审定准入,筛选出一大批高产、广适、抗逆性好的水稻品种,良种对农业增产贡献率提升到46%。湖北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周开平说:“今年广两优香66、扬两优6号等一批耐高温性较好的两系品种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为全省中稻生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飞机喷药效率提高数百倍

  有了专业服务组织,农民种田轻松又稳产。沈社青和范建华都是受益者。“交给专业服务队,效率提高,种田更科学,成本降低了。”沈社青家的10亩地,从育秧、插秧、病虫害防治到收割,都交给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统防统治、农资成本降低等多重效果,成为粮食丰收的重要保障。

  据马岩波介绍,为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今年江西省安排5000万元在10个县开展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补助试点,补助资金用于购置农机具和提供农机服务产生的其他费用支出,有力推进了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今年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突破60%。

  “今年稻飞虱防治期间,我们用上了机防队的飞机喷药,每架飞机一次作业面积500~800亩,以前用人工喷药,3个人一天才能作业60亩。”范建华说,“稻飞虱是迁飞性害虫,这片田除掉了,另一片田没打药,害虫又会飞回来,人工作业慢,很难根除,机防队的统防统治大大提高了防治效率。”

  据统计,今年湖北省专业机防服务组织达2232个,比去年增加600多个,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25%,其中水稻达到36.4%,实现了天上作业有飞机,地上作业有大型机械,病虫害防控现代化明显提升。经过各级农技部门的不懈努力,今年中、晚稻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明显轻于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