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秋收一线看秋粮 > 媒体报道

增产离不开“大家伙”和“大服务”——黑龙江、吉林秋粮生产采访记(三)

日期: 2013-10-14 09:47 作者: 简承渊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记者在黑、吉两省的采访中感受到,粮食生产大县(市)把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提升到了现代化大农业的统领地位,把实现机械化当成了推进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突破口。其次,农业技术服务细致到位也为粮食增产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今年春季实现机械深松整地240万亩,机械播种360万亩,机械插秧40.5万亩,机械植保360万亩,可以说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实现全年的大丰收奠定了基础。”吉林省榆树市农业局副局长邵建廷站在田丰合作社一排大型农机下说道,“现代农业条件下,粮食想增产,离不开这些‘大家伙’。”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黑龙江省肇东市庆安县农业系统的工作人员和种粮大户、农场主。

  吉林省农委农业处副处长郑清说,今年吉林农机购置补贴工作从4月份就开始了,补贴资金实行全省总量控制,动态调剂管理,在农机购置补贴落实工作中,积极鼓励农民购买大型机具,组建农机合作社,加快大型农机具更新。

  “今年我们新增各类机械5000多台,从种到收都有机械参与。在12个乡镇街道60个村,优先安装了481套大型指针式节水喷灌设备,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30万亩,同时新建移动式喷灌设施670台,新增高标准农田10万亩,实现了旱田水浇40万亩,有效地保障了全市粮食高产、稳产。”榆树市农业局局长张学告诉记者。

  在肇东市,已组建投资千万元以上的现代化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达36个,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9%。“通过发挥大农机威力,促进了土壤耕暄,实现深松整地。”农业局局长尹才说。

  在双城市种粮大户刘彩华的合作社院子里,大型机械占满了整个空地。“一千多万的农业装备。”刘彩华边说边跳上一台拖拉机,准备亲自去地里拉一车玉米。

  记者了解到,土地通过大型机械实施深松整地,土壤结构明显改善,抗旱、涝、风、病虫害能力显著增强,深松地块平均亩增产10%以上。

  肇东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暴海坤告诉记者,为了确保粮食增收,肇东市建立了市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推广站、村级服务室三级服务平台。“全市270名农业干部、科技人员一线服务,包乡包园区,全程跟踪指导服务,实现村村都有专业人员,每个园区都有骨干力量。”

  在庆安县,建立了一支由县级农技推广专家为龙头、县乡农技人员为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科技示范户为平台、辐射带动农户的四级联动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另依据国家“特岗计划”政策,还实施了院县共建合作,吸收专业素质高、立志献身“三农”的涉农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通过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建设,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引进、试验、推广,引导农户种植高产品种。”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于德斌说。

  在吉林德惠市,农业技术部门建立技术专家联系片制度,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季节开展技术指导,确保关键技术进村入田到户,提高农民种粮技术水平。

  “农业两站的科技人员有事干、有作为、有收入,很多科技人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新技术的示范成果可以多点展示,这样就能够加快科技推广的进程。同时,新技术的示范风险,由科研人员自己承担。”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何亚荣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每到一地,都能看到农民发自内心的笑容,也感受到地方农业基层工作人员通过辛劳汗水换来农民粮食增产的那种由衷满足之感。农业科技、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园区等等,这些为了粮食增产所采用的手段,最终都离不开在土地上耕作的人,他们的付出,才是粮食生产的最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