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种地我也要用新模式!”
9月26日,记者来到吉林省榆树市五棵树镇采访。“今年的玉米没有倒伏,收割起来顺手多了。”在田丰合作社的地边,机手孙大利从收割机上跳下来,“今年比去年好,一是种子好,抗虫害和倒伏;二是采用了新的种植模式,每亩地能收一千七八百斤。”
和孙大利同村的谢大林也在合作社当机手,家里种200多亩玉米。“种地不费劲,再多点也能种,你看这玉米粒长得多喜人!”他说去年受台风影响,部分玉米出现倒伏,但他家玉米每亩还能收800公斤,主要原因是采用了玉米大垄双行高光效种植技术,这也是孙大利所说的新的种植模式。
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何亚荣介绍,玉米大垄双行种植高光效轮作技术,是将过去的两垄合成一大垄,在垄上种两行玉米,行间距在40厘米左右,垄间距110厘米左右,是保护性耕作技术之一。“大垄双行种植的玉米具有通风透光,抗旱保肥、增加株数等优点,能比普通种植方式增产10%以上。”
在五棵树镇互相村,农户杨永春家225亩玉米全部采用高光效轮作栽培技术。“行垄冲着角度正南偏西19度到21度的方向,阳光照射时间长,病虫害也相对少一些,比传统种植方式收成高,这是肯定的。”
据统计,榆树市今年大部分合作社、种粮大户的玉米和水稻播种采用了这种高光效轮作栽培技术。
“预计今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86.5亿斤,能比去年增产5.5%。”榆树市农业局局长张学说。
采用高光效种植模式的还有离榆树市不远的吉林省德惠市。27日,记者来到该市松花江镇东赵家村采访。
“你这个稻田里的稻子怎么斜着种呢?”记者问道。“哈哈,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我们去年就推广的高光效种植模式,你看这稻穗的谷粒都是饱满的,就是因为阳光照射充足。”宋青文老两口正在地里收割稻子。“哪能说假话呢,那不是坑自己吗?保守一点说,我的15亩地水稻,肯定要超过亩产800公斤,昨天省里的技术专家还来我地头用专业设备测产了,产量超过我说的。”宋青文一脸认真地对记者说道。
“株距、行距都是经过测算的,另外一旦发现病虫害抬头,我们及时把农药送来,什么时候需要施叶面肥了,就把肥料送到农户手里,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松花江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姜建国指着田里稻子告诉记者。
“虫灾、洪灾都没有,今年增产幅度非常明显。”德惠市农机推广中心主任崔振礼说,与去年德惠市粮食作物总产量43.7亿斤相比,预计今年增加2.2亿斤,“尤其高光效地块,亩产水平将比普通地块高出100斤。”
“明年种地我也要用新模式!”站在田边的农户范春学听到崔振礼的话,看到宋青文家的玉米、水稻增产明显,决定明年改变传统种植模式。
相关新闻
- 辽宁发布秋粮生产和市场价格调研报告——预计种粮收益整体有所提升 2020-12-03
- 农业农村部: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预计再创历史新高 2020-10-29
- 石家庄市秋收秋种任务基本完成 2020-10-23
- 安徽省已收获秋粮超5000万亩 2020-10-23
- 辽宁省下发《通知》全力做好秋收工作 狠抓关键技术落实 提升农机服务能力 20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