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部中青年干部学习交流活动 > 工作动态

农业部2014年中青年干部学习成果交流会演讲论文摘要(七)

日期: 2014-12-03 16:59 作者: 来源:人事劳动司 【字体: 打印本页

  学好四堂课 做好三农事业接班人

  人事劳动司 张田雨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年轻干部也是一样,不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区进行磨练、经风雨见世面,难以成长成才。今年9月,我非常有幸参加了部里“接地气、察民情”实践锻炼活动,在福建沙县富口镇白溪口村,通过一个月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上了四堂生动的实践课,深刻感受到部党组培养年轻干部的良苦用心。

  第一课:学会说农民的话。下乡前,围绕农民收入增长、收入结构、土地流转规模一些问题,我们几个年轻人仔细讨论了入户提纲,打印了调查问卷,但第一天调研,就碰了一鼻子灰。我们认真地按照提纲提问,可农民们不愿回答,或者回答大概啊、差不多吧、我也记不住了。一天下来,收获甚微。这时候村主任笑了:到了农村,一定要学说“农民话”,像“收入结构是什么?土地流转规模怎样?”,农民不容易听懂,再说上来就问这些问题,农民难免心存疑虑,不会把真实的情况告诉你们。晚上,我们跟着村主任到农户家做客,坐下后便开始与农民聊天,从北京雾霾到堵车,再到老人家有几个孩子,都是干什么工作,聊的不亦乐乎。村主任说:“这是北京农业部来的年轻人,想了解咱们近年生活怎么样啊,对国家政策满意不满意,有什么想说的,尽管说。”话匣子打开后,农民对我们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连自己的存折都拿出来给我们看。我明白了,这就是基层锻炼第一堂课:走群众路线,必须学会用群众语言与群众沟通,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第二课:踏踏实实做事。一个月的活动,紧张而忙碌。我们上午与农民一起劳动,下午与农民一起座谈,晚上集中讨论思考。割水稻、脱谷粒、挖芋头、摘豇豆,凡是地里有的活,我们都尽量参与。水稻保险理赔、调解土地纠纷、捐赠打谷机、组织科技下乡,只要群众有困难,我们就尽力解决。一个月下来,我们成为乡亲们口中习近平总书记派来的新一代“知青”。其实,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却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我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要加强作风建设,为什么要从严治党,因为我们每个党员的形象,在群众眼里,代表的就是党的形象。至此,我学到了第二堂课:作风,永远是群众心里的一杆秤,谁好谁坏,一称便有。

  第三课:理论联系实际。一个月走村入户,信息量满满,每天都有新收获,每天都有新提高。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中,我看到理论和现实的差距,看到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也看到新形势对政策的需求。脑中每天都思考着各种问题:相邻的村,资源条件差不多,为什么有的农业机械化推动较好,有的进展较慢?新型经营主体已经逐步发展起来,为什么农民却不看好,还把他们说成是骗取国家资金的手段?在解决土地纠纷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土地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农村土地确权的重要性,体会到从感性到理性、从微观到宏观、从现实到抽象的思考过程,学会了更加全面的思考和看待问题,提高了自己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上了第三堂课:只有扎根基层多接地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把握农业农村工作的脉搏,真正做到“思维有灵气、工作有生气、决策有底气”。

  第四课:有责任有担当。接地气后期,我们俨然成了村里的一份子,谁家生孩子、谁家结婚,都会邀请我们去坐一坐。临走的时候,村里还为我们做了过年才吃的米果,为我们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在与农民朋友面对面、心贴心的交往中,我感受到他们的淳朴善良、任劳任怨和吃苦耐劳,也了解到他们的所思、所想、所喜、所盼,他们真心感谢党的农村好政策给农村生产生活带来的新变化,也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与帮助。他们期盼着种粮机械化水平再高些,农技指导服务再多些,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再好些,农资市场价格再降些......感受着农民的苦与乐,也给我上了第四堂课:认识到“三农”干部肩负的职责和使命,认识到做好“三农”工作的意义所在,也认识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虽然一个月的“接地气、察民情”活动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深知,成长不是一朝一夕的,我们将以这次锻炼为契机,不断加深对“三农”的理解,掌握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硬本领,争做“三农”事业的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