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2014年中青年干部学习成果交流会演讲论文摘要(二)
土地政策怎么出 问计农民是关键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总站 呼倩
近年来,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1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引起了强烈反响。短短三天内,数千家网络媒体转载报道,数万网民热烈讨论。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轰动?因为《意见》的出台,回答了实践中的问题,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制度创新指明了方向。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我有幸参与了《意见》的起草。我深知,《意见》的出台,着实不易,两年多的锤炼,中央三次审议,部领导数十次讨论,它体现了中央意图,反映了实践要求,是广泛征求农民意见基础上,群策群力的智慧结晶。在参与中,我深刻感到,土地政策怎么出,问计农民是关键。下面,我结合自己走访农民的经历,从四个问题入手,与大家分享一下,政策是怎样问计于民出台的。
第一个问题:承包地是谁的?
大家知道,农村土地依法归农民集体所有。但受访农户中,认为土地是集体所有的只有三分之一,主要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和村干部。而认为是国家所有的,还有三分之一。虽然对土地所有权的认识存在偏差,但在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认知上,农民却一点儿也不含糊。我们问,承包经营权是谁的?结果,90%的人知道是家庭共有。我发现,对两种权利认识的差异,导致农民家庭承包经营观念强,集体意识弱。
农村土地归农民集体所有,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魂”。因此,《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土地集体所有的底线,帮农民树立集体所有观念,确保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
第二个问题:对承包地确权登记如何看?
确权登记是件大事,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需要有“人心齐、泰山移”的工作状态才能完成。但我走访的村民中,知道确权登记具体内容的,只有十分之一。为什么?忙农活儿,忙打工,农民没时间看电视看新闻。经过一番解释,认为确权登记有必要的,大约占三分之二,土地被部分的征用农民,意愿更为强烈。持无所谓态度的,主要是不重视土地的年轻人。而持反对态度的,主要是村干部,他们觉得确权登记太复杂,怕引发矛盾,影响稳定,还怕农民手里的权利强了,土地管理就更难做了。
农民群众很需要,但不了解;基层干部有想法,但怕麻烦。因此,确权登记必须搞,又不能急。所以《意见》提出,逐步扩大试点、稳步推进。
第三个问题:你愿意流转土地经营权吗?
大家知道,引导土地流转,是解决土地分散经营,提高规模化水平的重要途径。走访发现,大部分村民已经认识到,小、散、杂的种植方式影响了土地耕作和农民增收,发展规模经营意愿强烈。
但对于流转土地,走访的大部分农民却积极性不高。为什么?他们说流转价格低,打工收入不稳定,不敢流转。再说,流转费一花就没了,种地却可以保证有饭吃有汤喝,靠谱。我深深感到,在传统农区,农民尤其是40岁以上的农民,对土地的依恋程度并没有因打工而降低。土地依然是他们最根本的生活保障,也是他们安居乐业的心理防线。
因此,《意见》强调,土地流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充分尊重农民的流转主体地位,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
第四个问题:年老种不动地时,谁来接班?
随着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老龄化问题严重,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迫在眉睫。受访的村民中,30岁以上的都认为年老时,承包地应由下一代继承和管理。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却说:“我才不愿意种地呢,打工挣钱容易多了,再说我也不会啊。”
人是最活跃的生产要素。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留住有知识、有能力的年轻人才。因此,《意见》明确提出,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新型经营主体,使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实践证明,问计于民,为政策制定奠定了基础;而政策出台,又为“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三农情、中国梦”。我们年轻人只有怀着深厚感情,俯下身、扎下根,多到农民中间去,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多看看他们的选择,才能更好地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尽早实现“三农”发展的中国梦。
相关新闻
- 农业部2014年中青年干部学习成果交流会演讲论文摘要(八)——实现土地的抵押权 撑起农民的钱... 2014-12-03
- 农业部2014年中青年干部学习成果交流会演讲论文摘要(七)——学好四堂课 做好“三农”事业接... 2014-12-03
- 农业部2014年中青年干部学习成果交流会演讲论文摘要(六)——养好耕地 端好饭碗 2014-12-03
- 农业部2014年中青年干部学习成果交流会演讲论文摘要(五)——吃什么 管什么 2014-12-03
- 农业部2014年中青年干部学习成果交流会演讲论文摘要(四)——美丽乡村 我们共同的梦 2014-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