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部中青年干部学习交流活动 > 工作动态

农业部2014年中青年干部学习成果交流会演讲论文摘要(一)

日期: 2014-12-03 16:04 作者: 来源:人事劳动司 【字体: 打印本页

  十 年 缘

  离退休干部局 谢青耘

  什么是缘?哲学家说缘是人与人或与事物的有机联系,佛学家说缘是前世和今生的牵连,道家说缘是“时遇”和“性分”的结合。人的一生,总会经历大大小小的缘分,起初稀里糊涂,蓦然回首,才发现一切是那么的熟悉。我这前十年,一直被一种缘分所牵引着,伴随我走过青春,再回头,才发现缘其实早已种下。

  我的名字有个“耘”字,耕耘的“耘”,不知道父母起名字时有没有联想到农业耕耘,但事实上我是一个从小在县城长大的孩子,没下过一天农地,没干过一天农活。19岁那一年,和广大高三学子一样,冲过高考独木桥,面临择校选专业。望着眼花缭乱的专业表,突然,一个词语映入眼帘:“农业,农学”。瞬间我的脑海里迸发出这样一副景象,庄稼汉、面朝黄土背朝天,汗流浃背......想到这,我不由打了个激灵,这样的专业,最好不要选。

  我23岁了,面临着大学毕业就业。何去何从?我精心准备的考研梦最终功亏一篑;匆忙中,带着求职简历四处应聘,却遭到一次又一次的拒绝。我该怎么办?“现在首都面向大学生招录‘村官’,你愿不愿试一试?”辅导员这样跟我说。我陷入了沉思,去,意味着我要跟庄稼汉打交道,不去,就意味着我要失业。下定决心,去吧,试一试也好。一切都出奇的顺利。当我拿到通知书时,不由地苦笑:四年前我曾想逃避的那个事,今天居然降临到了我的头上了,这真是上天开的一个大玩笑!

  24岁那一年,我刚刚结束到镇政府的借调。记得报到的第一天,领命让我写一份工作意见,我洋洋洒洒写了十多页纸,却被领导一顿猛批:小伙子,我们要的是工作意见,不是大学论文,回去好好补补。恶补了十多天,终于找到点感觉。慢慢地,镇里的报纸、区里的报纸开始出现我的小“豆腐块”,有反映镇政府的工作会议,也有农村的可喜变化,有农民的喜怒哀乐,也有我的一些感受体会。我的文笔在挥洒,我的内心却在触动,似乎,这当农民的感觉还不错嘛。

  我26岁了,村官生涯最终要画上句号。临别时,村民们依依不舍,他们说,兄弟,常回来看看,别忘了村里是你的娘家。我的眼睛湿润了,三年了,我对这里投入了我的感情,只是我知道这终究不是我扎根的地方。擦干眼泪,背起行囊,再次走进人才市场,却几次和就业擦肩而过。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公务员考试,竟然有惊无险地通过了。噢!是“农”字头的国家部委!真是才出农门,又进农业部门,缘分啊!

  28岁那一年,我有幸参加部里的“百乡万户调查”活动。一组人,轻车简从。白天下地里,到村里,和村民们唠嗑,关注春耕备耕,晚上回到驻地,写信息、写材料、写报告,忙到凌晨2、3点,累,但很充实。农村还是那么熟悉,但收获却大不一样。以前我也曾看到过农村的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土地撂荒、土地流转等问题,都只是停留在认识的表面,我没想过为什么、更没思考怎么办。这次调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以前是多么随性看待农村,现在我该是带着些责任感去关注“三农”了。

  我奔三了,接到一则通知,“请到农业信访部门学习锻炼。”灰砖塔,小胡同,人民接待室,我又一次接触到了农民朋友。只是此时他们充满了愤懑、委屈和无奈。我发现他们很可怜,几乎每个人都有一段辛酸的经历;他们又很可爱,当你把政策解释清楚,案件督办到位了,他们又感恩万分;他们同时又不可理解,他们思维有时候偏执、狭隘,需要我们学会用包容去理解。透过信访窗口,我看到了一些在基层存在的实际问题。干工作光有热情是不够的,还要带着感情,帮社会解答一些问题,做好一些事情,才是自己的价值所在。

  回想这十年,我似乎一直和“农”字头的缘分共进退。在这期间,我有过迷茫,有过徘徊,有过激情,也有过思考。我不知道我的前世与农业有什么样的牵连,但我感谢命运对我今生的安排。遇见了,就应当学会珍惜。十年“三农”十年缘,一生一世中国梦,我终于明白,实现“三农”的“强、美、富”,原来是值得我为之奋斗、为之坚持的梦想。我希望在未来和农业再续前缘,在我的生命里和它一起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