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

贯彻十六大精神 做好“三农”工作

日期: 2002-11-27 15:25 作者: 农业部常务副部长 韩长赋 来源:农民日报 【字体: 打印本页

 

    党的十六大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新世纪前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了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改革纲领和党的自身建设的各项重大任务,通篇贯穿一条主线,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个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我们要深刻领会大会主题,深刻领会基本经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深刻领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和改革的总体部署,深刻领会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这六个方面全面准确地把握十六大报告的精神实质。

    十六大报告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作出了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我体会比较深的是“三个一”:

    第一,做出了一个重大判断,就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今后20年能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难点也在农村。报告指出这是一项重大任务,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三农”实际作出的重大判断。在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差距拉大的情况下,这个判断更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二,提出了一个重大思路,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这个思路跳出了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局限,站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贯彻十六大的这个思路,首先要把农村内部的事情办好,最根本的就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鼓励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的支持和保护,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第三,强调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一是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经营;二是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三是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四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的综合效益;五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六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七是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八是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九是搞活农产品流通,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十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扶贫和有条件地区的农村社会保障也在其他部分作出重要部署。

    结合十六大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部署的精神,联系我们的工作实际,要深化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规律性的认识。一是在农产品供求矛盾缓解,收入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把农民增收作为主攻方向。二是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要提高农业的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三是面向两个市场,扩大农业的对外开放。四是在市场约束增大,市场配置资源起基础性作用的条件下,农业发展要面向市场,指导农村工作要采用市场机制。五是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者是农业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