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专刊第13期 重庆马铃薯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初见成效
加强科技创新 推进联合攻关
重庆马铃薯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初见成效
针对当前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重庆市农业部门坚持增产的理念、效益的理念、绿色的理念,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积极开展马铃薯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通过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合作,强化科技支撑,筛选了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集成配套了一批绿色高产的技术模式,研发建立了一套准确及时的晚疫病预警系统,取得了良好的增产增收效果。
(一)注重科技支撑,加强合作攻关。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联合开展高产高效技术、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防控技术研究,与国际马铃薯中心、外专局、比利时埃诺省农业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合作,成功开发了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巫溪县聘请薯类专家对全县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进行全程指导和技术服务,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示范,形成了适合西南山区的薯玉套作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高垄双行覆膜机播机收高效技术模式。今年薯玉套作“一推三改”技术示范区,平均亩产1669.8公斤,其中核心攻关区平均亩产2283.4公斤。
(二)坚持机艺融合,实现节本增效。以经济适用、生产高效为目标,因地制宜分析丘陵山区地块及产量特征,开展作业效率测试,不断筛选机型,配套技术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率。通过在巫溪县、万州区等地的试验和示范,初步完成了高垄双行覆膜机播机收全程机械化机械选型,确定以黄海金马304等型号拖拉机为动力,1GQ-150旋耕机、2MB-1/2播种机、3WZ-25机动喷雾器、1JH-110型插秧机、4U-83收获机为作业机械。实现每亩生产成本下降451.4元,每亩收入增加333.4元。
(三)立足绿色防控,强化监测预警。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在巫溪县建立了28个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覆盖面积超过20万亩;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6%以上。在巫溪县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区组建植保专业机防队14个,实施统防统治面积3万亩、10万亩次,占防治面积的33%,带动全县防治面积达到13万亩、40万亩次,占发生面积的52%。统防区亩均挽回产量损失674.4公斤,总计挽回损失2023.2万元;攻关示范区减少用药1次,节本126.1万元。
(四)强化组织保障,推进措施落实。市、区两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分别成立了粮食增产模式攻关实施协调指导组。巫溪县与各乡镇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严格考核奖罚分明,构建县局(委)、乡镇主要领导包村,驻村干部、村干部包社,社长包户的行政组织指挥体系,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同时,成立了市、区两级专家团队,主要负责对攻关工作进行宏观技术指导及疑难问题攻关。巫溪县建立55人专家团队,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和分片包干责任制,每位专家负责指导一个社和一个种粮大户,在关键季节到田巡回指导。多次开展技术培训,把关键生产技术培训到驻村干部、村干部、社长和农机手,确保技术落实到位。
(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粮食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