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专刊第7期 广安市大力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转方式调结构 挖潜能提效益
广安市大力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
广安市是四川重要的粮油作物主产区和特色经济作物优势产区。去年以来,该市坚持粮食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相结合,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投入品利用率”为目标,大力推进丘陵地区粮食生产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初步形成了以“改土培肥、粮经复合、生态循环、规模发展”为特征的产业发展型绿色增产新模式。
(一)改土培肥,夯实增产基础。以“田成方、渠成网,能排能灌、能水能旱”为重点,大力实施改田工程,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求;以“抗旱有池、浇灌有坑,沉沙有凼、排灌有沟,泥不下山、水不乱流”为重点,大力实施改土工程,使昔日的“三跑土”变成“三保土”;以“田块工作道与田间机耕道相接,田间小交通与市域大交通相连”为重点,大力实施路网工程,为全程机械化作业提供便利;以培肥地力为重点,对耕作层翻启较大的田土,按照每亩500公斤农家肥、100公斤复合肥予以培肥,确保地力不下降、当年不减产。2014年,全市完成土地调形11.2万亩,实现“小田变大田、薄土变厚土、瘦土变肥土”,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为粮食绿色增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粮经复合,提升种植效益。结合本地资源条件及种植习惯,大力实施“千斤粮万元钱”工程,全面优化筛选种植模式,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种植收益。稻田主要推广稻-菇、稻-菜-菜、稻-芋-芋等种植模式,其中稻-菇模式在水稻收割后,利用稻草腐熟发酵培育营养料,播种羊肚菇、大球盖菇,亩产值可达3万元以上。旱地主要推广芋-玉-豆-菜、玉-豆-菜-菜-芋、糯玉-辣椒等种植模式,实现一年三熟至五熟,土地利用率明显提高。经验收,2014年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粮食亩产量超610公斤,蔬菜、蘑菇等高效作物均衡发展,“千斤粮万元钱”工程区亩均产值达到9800元以上。
(三)生态循环,突出绿色增长。以提高水肥药利用率、减轻环境压力为切入点,重点抓好塑料管道输水、微喷灌和水肥一体化,组装配套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定时、定地、定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秸秆还田、食用菌生产废料还田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2014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60万亩、土壤有机质提升面积210万亩,分别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66%、25%。同时,依托优质粮油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种+养+加”、“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等循环经济模式,根据水环境容量和土地承载能力,将标准农田建设、养殖小区建设与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建设融合配套、共同发展,其中粮经复合型产业基地与养殖业配套发展的结合率达到90%以上。
(四)规模发展,实现整体推进。广安市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实施“111”(一个产业大环线、一个产业单元、一条产业连接线)工程,已建成粮油“五大带状基地”、柑橘“八大产业带”、蔬菜“五大菜区”,现代粮油基地达到60万亩、柑橘基地60万亩、蔬菜基地60万亩,建成各类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5100多个、渔业基地380个。目前,全市粮食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1%、无公害、绿色、有机粮食生产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80%以上,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5%。未来10年,广安市将把绿色增产模式作为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加强顶层设计、注重高点定位,将粮食生产能力提升与现代农业产业壮大同步谋划、同步推进,力争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迈出新步伐、挖潜能提效益上取得新成效,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加速提档升级。
相关新闻
- 2015年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专刊第8期 创新毯状育苗移栽技术 实现油菜生产节本增效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