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创建专刊047号:陕西省重点推广“三项”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模式
陕西省从制约本省粮食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入手,运用系统化方法,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标,综合考虑区域特点和种植制度,建立技术示范的样板,实现粮食产量的新突破。计划从2009年到2011年,实施“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陕南水稻、油菜栽培一体化栽培示范工程”和“陕北、渭北旱作技术示范工程”,并将“三项工程”核心技术在高产创建示范区率先予以推广,集中展示。
(一)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一体化栽培技术。围绕重点环节,在产量构成上稳定提高小麦单产,主攻玉米单产,实现两季作物全年亩产过1000公斤。技术要点是:品种搭配一体化,主攻玉米高产;播期、收获期一体化,在“一早两晚”上下功夫;个体、群体一体化,建立高效高产群体结构;肥料投入一体化,培肥地力;水资源调配一体化,提高水分利用率;病虫防控一体化,重点防控“两虫五病”;耕作方式一体化,推广“一免一浅两还田三年一深翻”的耕作制度。
(二)陕南水稻、油菜一体化栽培技术。品种上突出“优”字、栽培上突出“简”字、群体要上密度、氮肥用在关键期,实现稳增油、主增稻的目标。技术要点是:品种选用一体化、排水控田一体化、全年施肥一体化、秸秆还田一体化。
(三)陕北、渭北旱作农业技术。顺应自然规律,调整结构,压麦扩秋,抓住“保水、增肥” 的旱作农业关键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延安以北地区,围绕玉米、马铃薯以及旱作杂粮,主推垄沟栽培技术、宽幅垄沟覆膜、集雨补灌技术;延安以南至渭北旱原北部区域,以保墒技术为核心,重点推广春玉米“选品种、增密度、盖地膜、配方肥”四项关键技术,推进旱作春玉米高产产业带建设;渭北旱原南部地区,主推小麦高留茬、深松耕和秸秆覆盖技术,以及玉米等雨足墒播种,提高复种指数,提升渭北粮食生产能力。
(部高产创建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