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 经验交流

黑龙江垦区高产创建特点突出 成效显著

日期: 2008-12-15 08:30 作者: 来源: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黑龙江垦区在总结连续四年开展“六大”作物高产攻关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按照农业部实施粮油作物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水稻、大豆、玉米和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垦区实现粮食总产284.1亿斤、夺取农业连续第五个丰收年做出了贡献。

  一、取得的成效

  一是创造了寒地单产新纪录。水稻万亩示范片亩产746.8公斤,比当地增10.1%;大豆万亩示范片亩产281.9公斤/亩,比当地增38.5%;玉米万亩示范片亩产812.6公斤,比当地增19%;马铃薯万亩示范片亩产3320公斤,比当地增41.3%。

  二是集成了高产栽培新模式。通过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了垦区“十大”作物栽培模式。大豆通过集成保护性耕作、秋起大垄、宽台密植、测土施肥、精量点播、化学除草、航化作业、健身防病、机械收获等综合配套技术,形成了“两密一膜”栽培技术模式。水稻通过集成旱育壮秧模式化、全程生产机械化、稻谷品质优质化、叶龄诊断技术管理等综合配套技术,形成了“三化一管”栽培模式。玉米通过集成形成了“一密一膜”栽培技术模式。马铃薯通过集成宽垄栽培,机械播种,分层高培土、合理密植,测土施肥,节水灌溉,化学除草、机械收获等综合配套技术,形成了“宽高密”栽培技术模式。

  三是形成了成果转化新方式。总结推行了“首席专家技术负责制,技术农艺捆绑制,项目选择招标制”等一系列技术推广新模式。通过品种展示、技术集成、模式推广、典型示范、均衡增产、提升水平、提质增效,进一步发挥了高产创建活动在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新机械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典型的引领作用,使高产创建活动得到垦区局、场、区干部和职工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参与,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提高,目前,垦区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7%以上,成果转化率82%以上。

  二、主要特点

  一是形式新。采取行政推动,自主参与,专家支撑,经费配套,典型引导,奖优罚劣的高产创建运行机制,有效促进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二是标准高。以“工程化设计、工厂化管理、模式化栽培”为目标,以“备耕看准备、春播看苗情、夏管看长势、收获看品质、三秋看标准、全年看成效”的“六看”为手段,把农业标准化贯穿高产创建活动全过程,进一步提升了垦区农业标准化水平。

  三是成效好。各级强化管理,真抓实干,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4个作物11个万亩示范片,全部完成或超额完成高产创建任务。通过实施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挖掘了垦区粮油作物增产潜力,对实现垦区2012年粮食商品总量达到300亿斤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采取的措施

  一是精心组织,全员培训垦区各级把高产创建活动作为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的重要措施。各级都成立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逐级落实任务,分解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的机制。根据各首席专家提出的高产技术方案,分别培训分局及农场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四个作物的技术骨干和示范户,先后培训7000多人次,发放培训技术资料6800多册。在作物生长关键时节,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以现场会形式具体指导和解决具体问题,做到了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农艺措施直接到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二是整合力量,加大投入。整合垦区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专业人才资源,吸收各行业专家积极投入到高产创建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指导,集约现代农业示范区、测土配方施肥等重大项目资源,保证高产创建农场建设上的物质基础与资金优势。总局为高产创安排资金2000万元,建三江分局相关农场和克山农场自筹资金540万元用于高产创建。

  三是规范管理,目标考核。各级行政部门实施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制订有关考核指标和激励措施。总局、分局和农场定期对任务执行情况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建立完善图、档、卡、册、牌,实行规范化管理,并作为农业达标考核评优的重要依据。设立6大作物攻关奖及大面积高产创建示范奖,总局分别给予表彰奖励。

                                       

                                              (高产创建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