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浚县夏玉米高产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浚县今年规划建设万亩夏玉米高产创建示范区5个,总面积5.58万亩,涉及4个乡镇、29个行政村。通过积极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9月26日,国家专家验收组对鹤壁市5万亩夏玉米进行了实打验收,5.58万亩夏玉米平均亩产770.1公斤,超额完成了750公斤的预定目标。其中15亩超高产攻关田亩产有望超过1000公斤,100亩高产攻关田有望超过900公斤,1万亩核心区平均亩产831.4公斤,4个万亩示范区平均亩产756公斤。农业部玉米生产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研究员称,浚县钜桥夏玉米示范区实现了我国黄淮海区域夏玉米生产面积首创和单产首创。
突出一个工作重点。玉米要高产,科技是关键,在创建中,大力推广应用“选、改、增、防、早、晚”六字技术模式和“六统一”管理模式。“选、改、增、防、早、晚”六字夏玉米高产技术模式,即选用高产优质高效品种、改传统施肥方式为测土配方施肥、适当增加玉米种植密度、病虫害综防统治、适时早播和晚收;“六统一”管理模式,就是在示范区生产管理上,实行统一聘请专家进行技术培训、统一品种布局和种子包衣、统一种植方式和播种时间、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适时收获、统一秸秆直接还田。通过推广玉米先进种植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为夺取示范区夏玉米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好四个关键环节。一是抓好防虫防病环节。坚持“治早、治小、治好”的原则,实施综合防治,做到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农业措施“三结合”,重点做好玉米螟等主要病虫害防治工作,及时指导群众科学用药,全面开展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大力推广化学除草技术,选中对路农药,掌握最佳时期,合理使用药量,及时消灭草害,确保玉米正常生长;示范应用玉米化控化调技术,提高防倒伏抗灾能力。切实加强对突发性、暴食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做到提前防范、及时扑灭、控制危害,把病虫危害控制在萌芽状态。二是抓好防灾抗灾环节。针对秋季各类自然灾害较多的特点,及早制定抗灾预案,扎实做好抗灾准备,有旱抗旱,有汛防汛。特别是做好防大涝、抗大旱的各项准备工作,切实做到有应对队伍、有应对措施、有应对技术、有应对物资储备,一旦发生灾害,保证人员拉得出、物资跟得上、技术用得上,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加强中短期天气预测预报,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利用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媒体及时发布信息,做到早预报、早应对。三是抓好田间管理环节。坚持种子落地,“管”字上马,指导农民开展田间管理,切实做到早管、细管、精管,一管到底,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根据玉米生长特点和需肥规律,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化肥深施、喷施微肥、生物肥料等措施,努力提高肥料利用率;按照“前轻、中重、后补”的原则科学追肥,及时进行苗期追肥、攻穗肥、攻粒肥,培肥土壤地力,提高玉米单产水平。结合施肥,及早浇水,做到科学运筹肥水,提高肥效,促进玉米健壮生长。四是抓好适时晚收环节。针对今年气候特点,大力宣传玉米延迟收获的好处,增加千粒重,提高单产。
做到四个服务到位。一是领导服务到位。成立创建工作实施推进领导小组,把创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定期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解决问题。按照定人员、定职责、定标准、定时间、定任务的“五定”要求,层层落实创建工作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局面,为夏玉米示范区高产创建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技术服务到位。健全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聘请专家统一对技术员和技术骨干进行培训,提高基层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送服务上门,送服务下乡,普及玉米“一密四改”等生产关键技术,加大配套集成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生产技术指导力度,切实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三是物资服务到位。协调有关部门搞好高产创建的物资储备,确保生产资金、农药、化肥、农机、柴油等物资及时到位。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坑农害农行为,让广大农民用上放心农资。四是信息服务到位。大力宣传国家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凝聚高产创建强大合力。采取制作电视专题讲座、发放技术明白卡和管理技术光盘等形式,广泛宣传玉米管理技术,真正做到户户有明白卡、家家有明白人。
(高产创建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