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
湖南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今年22个水稻示范片,示范面积21.3万亩,亩产989公斤,增产16.8%,优质率提高30个百分点;22个示范片所在县的粮食总产比前3年平均产量增产9%。主要特点:
(一)科学选定示范区,强化带动作用。全省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片,均选择在交通便捷、视野开阔、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地力相对肥沃、旱涝保收率高的地方,示范片水稻长势一崭齐、一个样、一层谷,呈现一派高产景象,示范效果好,技术推广作用大,有力地带动了大面积平衡增产。
(二)集成品种技术优势,提高产量和品质。选用熟期适合、生育期稍长、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的品种;按照“一片一品种”原则,分片分品种种植;推广早晚两季双杂优质稻、杂交早稻高档优质晚稻、常规早稻杂交晚稻品种熟期的合理搭配;适当增加播种量,加大抛插密度;适时采用满负荷生产栽培,提高单产水平;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针对作物特点,抓好水的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高产创建的统一供种面积占98%,统一机械作业面积占79%,统一肥水管理面积占97%,统一病虫防治面积99%,技术入户的到位率达92%。
(三)组织专家队伍,强化技术指导。由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科学院组成省级专家指导组,负责分区技术培训,审定县级技术方案,处理高产攻关技术难题。示范县建立县级技术指导组,选择示范地点,拟定技术方案,驻村办点,落实增产措施。湖南110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派出技术骨干750人,举办技术培训223期,培训12.5万人次,巡回指导2.34万次,把技术推广落实到户、到田。
(四)建立激励机制,推动创建工作。省政府把高产创建工作列入粮食生产目标考核,并安排奖励资金2000万元,对粮食生产先进县进行奖励。16个示范县制定了奖励办法,县级财政合计安排经费430万元,奖励粮食高产创建成效明显的高产乡镇、高产村组、高产种粮专业户和办点人员。
(五)组织现场观摩,扩大示范影响。7月初、9月底分别召开了粮食高产创建现场工作会议,组织市县农业局、种业公司、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科研单位专家,种粮专业户参观粮食高产创建现场,交流高产经验,探讨高产技术。由示范县组织乡镇负责人、农技站干部、种粮户观看高产技术示范现场。省市县组织高产示范观摩活动148次,观摩人员4650人次。
(六)整合重大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中,整合超级稻示范、农民培训、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植保工程、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集中办好高产示范。同时,从省、市、县财政争取专项资金2750万元,其中22个农业部示范片,由财政安排专项880万元。
(七)加强实施管理,确保创建活动有序推进。省、县建立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省政府文件明确了工作要求;建立了省长、厅长、市长、县长粮食高产指挥田;省农业厅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创建过程中,组织4次专项检查,落实各项工作;以县为单位,组织交叉测产验收,评估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情况。
(高产创建办公室供稿)

 提示信息
提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