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 经验交流

河南省高产创建组织得力 成效显著

日期: 2008-11-18 09:44 作者: 来源: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 【字体: 打印本页

  按照农业部的部署和要求,河南省把高产创建作为今年粮食生产的中心工作来抓,作为科技兴粮的关键举措来抓。31个小麦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582.6公斤,比非示范片增产25%。13个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712公斤,比非示范片增产42.6%。2个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726.9公斤,比非示范片增产23.8%。主要特点: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省政府专门成立了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刘满仓副省长任组长,朱孟洲厅长为副组长,成员由省委宣传部、省政府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14个单位组成。办公室设在农业厅,雒魁虎副厅长为办公室主任。在5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三夏”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就对今年的玉米、水稻高产创建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8月5日,省委、省政府在鹤壁市召开全省玉米高产创建暨秋田管理现场会,对全省秋粮高产创建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在粮食生产的关键时期,省高产创建领导组组织涉农部门负责人和小麦专家组成工作组、督导组,深入示范区,及时开展技术指导。示范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小麦高产创建工作,也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和专家小组,采取了开展高产竞赛活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等一系列强有力的行政措施,坚持不懈地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滑县政府投入200万元,用于扶持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建设,并连续第五年在全县开展“丰优杯”小麦高产竞赛活动,调动了农民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二)制定方案,合理布点。省农业厅认真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认真开展粮食作物高产创建示范点推荐、筛选工作,最后确定了48个县(市、区、农场)为2008年我省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在确定示范区地点的过程中,各示范县都经过反复勘察,多方比较,逐一筛选,对所选地点严格把关,真正做到布点科学合理。省农业厅研究制定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方案,明确了创建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组织有关专家针对不同作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栽培技术规程,各地也按照省里的统一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明确目标产量,制定了分作物分生态类型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全省高产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三)突出关键措施,提高科技含量。一是推广优良品种。小麦重点推广了具有600公斤以上高产潜力的品种。玉米重点推广高产稳产品种和耐密型品种,实行一方一品种。二是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逐户逐块采集土样进行分析化验,制定专门的配方,生产小麦、玉米专用配方肥,并将配方肥送到每家每户。三是统一机耕机播。为保证播种质量,示范区实行统一机耕机播,确保小麦生长一致。在玉米示范区大力推广机播机收水平。四是防治病虫草害。为提高病害虫防治效果,对示范区病虫基数进行了专项调查,制定了专门的防治方案,利用机防队,对示范区病虫害实行统一防治。对玉米示范区实行统一化学除草。

  (四)整合力量,强化督导。省农业厅成立了由省农业厅、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业大学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小麦高产创建专家指导组,各示范县都成立了技术指导专家组,专家组成员明确分工,分包到县,确定了各自的联系点。在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省农业厅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分赴各示范区,开展技术培训,与县乡农技人员一起,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分析苗情,面对面开展技术指导,提出针对性技术措施。总结出了“指导技术上一线,发现问题现场看,解决问题抓关键”的经验。

  (高产创建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