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的工作部署,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在63个县创办110个粮食高产万亩示范片,22个县列为农业部示范片,示范面积21.3万亩,亩产989公斤,同比亩增142公斤,增产16.8%;优质率87%,提高30个百分点。高产创建县粮食总产比前3年平均产量增产9%。
一是科学选定高产创建示范区域。从确保高产创建的成功,扩大示范影响的辐射面,发挥技术推广的带动作用出发,湖南在湘南、湘北、湘中、湘西分区域选定了水稻、玉米、马铃薯的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县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片,都选择在交通便捷、视野开阔、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力强、地力相对肥沃、旱涝保收率高的地方办示范。今年,110粮食万亩高产示范片都获得成功,生产长势一崭齐、一个样、一层谷,呈现一派高产景象,对生产技术推广的影响作用大,示范效果好,有力地带动大面积平衡增产。
二是落实高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高产示范选用熟期适合而且生育期稍长、品质优、产量高、抗性好的品种。双季水稻主推陆两优996、株两优819、湘早籼31号、湘早籼45号、株两优02、丰源优299、金优299、天优998、岳优360、湘晚籼13号。玉米主推晋玉811、奥玉3302。马铃薯主推克新1号、大西洋。按照一片一品种要求,分片分品种种植。生产上推广早晚两季双杂优质稻、杂交早稻高档优质晚稻、常规早稻杂交晚稻品种熟期的合理搭配,在有效季节内,采用满负荷生产栽培,提高单产水平。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改变重施氮肥,滥施化肥的生产习惯。在不同生产区域,适当增加播种量,加大抛插密度,针对水稻、玉米、马铃薯不同特点,抓好水的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
三是建立高产专家技术指导组。省里由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科学院组成专家指导组,负责分区技术培训,审定县级技术方案,处理高产攻关技术难题。县建立技术指导组,选择示范地点,拟定技术方案,驻村办点,落实增产措施。湖南110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派出技术骨干750人,举办技术培训223期,培训12.5万人次,巡回指导2.34万次,把技术推广落实到户到田。高产创建的统一供种面积占98%,统一机械作业面积占79%,统一肥水管理面积占97%,统一病虫防治面积99%,技术入户的到位率达92%。
四是制定高产创建目标奖励机制。今年,省政府安排粮食生产目标奖励资金2000万元,把高产创建工作列入粮食生产目标考核,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全部达到工作方案要求,才能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奖励。岳阳、衡阳、衡南、湘乡、湘潭、攸县、宜章、隆回、涟源、双峰、赫山、湘阴、澧县、醴陵、桃源县、大通湖农场建立了粮食高产创建奖励办法,财政预算中安排经费430万元,奖励高产乡镇、高产村组、高产种粮专业户和为粮食高产创建作出明显成效的办点人员。
五是组织高产技术现场观摩活动。7月初、9月底分别召开了粮食高产创建现场工作会议,组织市县农业局、种业公司、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科研单位专家,种粮专业户参观粮食高产创建现场,交流高产经验,探讨高产技术。由示范县组织乡镇负责人、农技站干部、种粮户观看高产技术示范现场。省市县组织高产示范观摩活动148次,观摩人员4650人次。
六是整合重大项目增加资金投入。在开展粮食高产创建中,整合超级稻示范、农民培训、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植保工程、农机具补贴项目资金,集中办好高产示范。同时,从省、市、县财政争取专项资金2750万元,其中22个农业部示范片,由财政安排专项880万元。
七是加强高产创建活动实施管理。省、县建立了粮食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把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写入了 湘政发[2008]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决定》,明确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政策措施,确定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切实抓好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中,建立了省长、厅长、市长、县长粮食高产指挥田,省、市、县领导分别考察了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以县为单位,组织交叉测产验收,评估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情况。3月,省农业厅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粮食高产创建工作,创建过程中,组织4次专项检查,落实各项工作,10月,省农业厅召开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总结会。
省农业厅粮油作物处
二00八年十一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