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 技术指导

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科学确定小麦秋播种子用量的技术意见

日期: 2016-10-08 16:19 作者: 来源:农业部 【字体: 打印本页

  今年,黄淮海部分地区小麦夏收期间出现连阴雨天气,对局部小麦制种田造成不利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下降,给秋播正常出苗带来隐患。现提出如下技术意见。

  一、强化监管,确保种子质量。要突出抓好市场监管和种源调度,确保秋播生产用种安全。加强质量抽检,对种子企业、小麦品种、种子批次全部抽检发芽率和发芽势,全面摸清小麦种子质量的底数,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深入开展督导和暗访,查处不合格种源,严防质量差种子下地。对种子质量不合格、备种量不足的地区,做好种子调剂,满足用种需求。

  二、科学播种,确保苗足苗齐。以“播期宁早勿晚、播量宁多勿少、深度宁浅勿深”为技术路线,科学应对种子发芽率偏低的问题。要做好种子处理,对发芽率差的种子不提倡种子包衣,改种子包衣为播种前拌种。根据种子发芽和品种特性、播期、地力等条件确定合理播种量,对发芽率偏低的种子适当增加播量,确保基本苗充足。控制播种深度,一般小麦播种深度3-4厘米,发芽能力差的取低限,发芽能力好的取高限。要做到适当浅播,加快发芽速度。为保证出苗率,播种后普遍镇压,利于提墒保墒。对于晴天中午播种、墒情稍差的麦田要马上镇压,墒情好的麦田可稍后镇压。

  三、强化田管,确保壮苗越冬。种子落地后,及时抓好田间管理,培育冬前壮苗。对缺苗断垄的地块,尽早开沟、浇水,补种相同品种的种子,在小麦越冬前都可以进行,即使种子“土里捂”,明年也有一定的收成。对整地质量差、地表坷垃多、秸秆还田量大、墒情较差的麦田,及时浇好越冬水,沉实土壤,促进根系下扎、分蘖茁壮,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小麦3叶后杂草出土,草小抗药性差,日均温7-10℃是化学除草的有利时机,要根据当地麦田杂草类型,选择适宜药剂,适时开展化学除草。

  四、强化指导,确保技术到位。广泛利用各类媒体,加大技术、信息等宣传力度。通过播放专题片、发送手机短信、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及时发布技术、病虫、苗情等信息,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编印下发技术手册、明白纸、挂图等资料,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做好田间管理。充分发挥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示范样板,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展示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促进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

                                          2016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