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发布2016年东北地区玉米春播技术指导意见
去冬今春,东北大部分地区降水普遍多于常年同期,土壤墒情总体较好,四月中下旬气温较往年偏高,地温回升快,有利于土壤解冻,特别是近日东北吉林、辽宁等省区又普遍降雨,非常有利于提早和适期播种。2016年,要以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为工作主线,以“优化种植结构、科学品种布局、适时备耕整地、抢墒适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管理、科学防灾减灾”为重点,全力落实“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切实抓好玉米春播和田间管理。
一、优化结构,科学品种布局。结合“镰刀弯”地区玉米结构调整,在东北冷凉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坚持因地制宜、农牧结合、粮饲兼顾,适当调减高纬度、高寒地区籽粒玉米,适度发展青贮玉米,推进粮豆轮作。选择适合本区域种植、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熟期适宜、丰产稳产、抗病抗虫、抗逆广适,特别是耐低温萌发出苗能力强、后期籽粒脱水快、适合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同一产区不同类型和熟期玉米品种合理搭配,避免种植生育期偏长的品种和品种越区种植,确保籽粒安全成熟。引导农民到种子经营许可证、营业执照、种子质量合格证“三证”齐全正规的经营部门,购买合格优质的种子,最好为包衣种子,避免购买套牌、假冒、劣质等不合格、不合规种子。
二、适时整地,做好播前准备。各地区域间降水分布不均匀,旱涝分化趋势渐显,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抓住近期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尽早播种,充分发挥大型机械和农机合作社作用,尽量减少土壤失墒,为一播苗全苗期苗壮创造条件。针对各地土壤肥力和生产实际,根据目标产量和测土配方结果平衡施肥,结合播前整地将有机肥、磷钾肥和锌肥全部及60%氮肥混合均匀作为底肥,深翻地或起垄时施入。
三、抢墒早播,提高播种质量。对土壤墒情好的地块,精量播种机趁墒早播,确保种在最佳播期内。随播种侧深施肥,做到种、肥隔离,以免烧种、烧苗。对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墒情较差的地块,采取“坐水种”、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节水抗旱播种技术,适时造墒播种,少动土,避免失墒,提高水分利用率。对个别低洼地和低温多湿地块,采用免耕播种、原垄卡种等抢夺积温技术,做到适时早播。争取5月中旬之前完成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力争一播保全苗。
四、合理密植,加强苗期管理。根据品种特性及各地生产条件、土壤地力、施肥和管理水平,确定适宜种植密度,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一般土层深厚、肥力较高、玉米生产水平较高且采用耐密品种的地块,亩基本苗4500株左右。播后及时进行化学封闭除草。加强苗期肥水调控,促控结合,促进根系和植株早发育,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为玉米高产稳产打下良好基础。
五、动态监测,科学防灾减灾。据气象部门预测,今年“厄尔尼诺”现象仍将持续,农业气候年景总体偏差。东北部分地区注意防春涝,西部地区严防春旱,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尽最大可能降低灾害损失。据全国农技中心会商预报,今年我国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东北地区玉米螟偏重发生,黑龙江、内蒙古东北部等地玉米大斑病大发生。要大力开展科学预测预报,在采用抗病虫品种基础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原则,选择对路药剂,按照标准严格用药时间和用药量,切实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