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和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形势及生产指导意见
一、东北地区玉米生产形势及生产指导意见
去冬今春,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雨雪较常年显著偏多,许多地块呈现严重湿渍。并且气温持续偏低、气温和地温回升缓慢,对该区春玉米的适期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均造成了不同程度地影响。今年该区大部分春玉米播期较常年推迟10天左右。因土壤墒情较好,各地基本实现了苗全、苗齐。但因受持续低温影响,幼苗长势偏弱并普遍偏晚,幼苗较常年同期晚2片叶左右。
针对该区域当前玉米生产形势,建议生产上应以“早促、早管、促早熟”为核心,积极开展早铲趟、早定苗等以促进植株生长、保证籽粒正常成熟为目标的各项田间管理工作,以确保玉米高产、稳产和优质。
1、及时间苗定苗,适当增加留苗密度并保证群体整齐度
针对今年春玉米播期和出苗延后的现状,应及时进行间苗定苗,并适当增加留苗密度,但要防止过密。一般地块的留苗密度以每亩4000株左右为宜,而土壤肥力水平较高并种植耐密型品种的地块留苗密度可达4500株左右。此外,还要提高间苗定苗的质量,以保证幼苗的群体整齐度。若遇个别缺苗断垄,则可在缺苗部位两侧留双株,以保障合理的留苗密度和适宜的群体大小。
2、及早铲趟,增加铲趟次数
各地应结合间定苗及早进行中耕铲趟,并要做到多铲多趟,以增加地温并提高土壤通透性。对于低洼湿渍地块则要注意排水,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中耕。
3、及时追肥
为促进玉米植株生长发育,应进行及早追肥。在拔节期,进行侧开沟、深追氮肥(深10cm左右,尿素约15kg/亩),并可根据测土结果补施适量的钾肥和微肥等。在大喇叭口期,可根据植株的具体长势再酌情追施适量氮肥。
4、后期促早熟、防冻害
在玉米生长后期,各地要根据具体生产情况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如放秋垄、拿大草、割除空秆及病株、打底叶、喷施磷酸二氢钾、站秆剥皮晾晒等促早熟措施,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加速玉米籽粒成熟,避免遭遇早霜冻害而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二、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形势及生产指导意见
在黄淮海地区,春季持续低温天气导致全区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普遍后延,预计全区小麦将晚收3-5天,进而对夏玉米的适期播种和生长发育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我国冬小麦、夏玉米三大主产省即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来看,受影响程度是河北>山东>河南。针对该区生产现状,现提出该区夏播玉米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如下。
1、选用熟期适宜品种
建议选用高产、稳产、耐密、抗逆性强的中早熟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先玉335等。避免种植生育期偏长的晚熟品种,以免因光热资源紧张、积温不足而导致籽粒不能正常成熟。最好选购包衣种子,若所选品种的种子为未包衣种子则可在播前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
2、抢时早播,提高播种质量,保证一次播种拿全苗
“春争日、夏争时”。适时早播是增加有效积温、延长夏玉米生长期,充分利用和发挥光、热、水、肥资源增产潜力,确保夏玉米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为争取农时并提高播种质量,建议采用免耕贴茬直播技术,进行等行距或大小行足墒机械播种。若麦收前已浇足“麦黄水”,麦收后则可进行及早抢墒播种;若播种时底墒不足,则可在播后补浇“蒙头水”,力争一次播种拿全苗。播种量一般每亩3kg左右,也可根据品种特性酌情增减。该区夏玉米的适宜播种期为6月上中旬,力争在6月20日前完成播种工作。
3、加强田间管理
在提高播种质量的基础上,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并及早间苗定苗。缺苗时可在同行或相邻行就近留双株,若缺苗太多则应及早补苗。一般3叶期间苗,5-6片可见叶时定苗。为提高群体整齐度,应去除弱苗、病苗、虫苗,留壮苗、匀苗、齐苗。留苗密度一般每亩4000株左右,但也可根据品种特性、地力水平和当地生产条件等适当增加种植密度,以弥补因夏玉米可能晚播而造成的减产。
加强肥水管理可有效促进夏玉米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肥水的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在前茬冬小麦施足有机肥的前提下,夏玉米则以施用氮化肥为主,并注意增施磷钾肥,补充微肥。在肥料运筹上,应轻施苗肥、重施大喇叭口肥、补追花粒肥,并坚持化肥深施原则。根据夏玉米的需水规律及土壤墒情,要充分保障夏玉米各生育时期的水分供应,尤其是要保障其需水关键时期不受旱。
4、防止倒伏
倒伏,特别是中后期倒伏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水平的重要因素。在选用耐密抗倒型高产品种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合理密植、中耕培土、增施钾肥、去除弱小空株、化学调控等技术措施可增强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改善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有效预防倒伏。
5、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在选用包衣种子或进行药剂拌种的基础上,应根据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情况加强田间防治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虫为害而造成的夏玉米产量损失。防治杂草可于播种后出苗前进行田间封闭喷雾,也可在夏玉米出苗后通过化学药剂或结合中耕进行除草。
6、适时晚收
为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热资源,保证籽粒充分灌浆和成熟,充分发挥品种潜力,增加籽粒产量,提高籽粒品质,应根据籽粒灌浆进程及籽粒乳线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晚收。当籽粒基部黑色层出现,乳线基本消失时即可收获,最好推迟到10月上旬收获,并在收获后及时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