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 动态报道

甘肃张家川县高产创建活动成效显著

日期: 2010-07-21 11:03 作者: 来源: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字体: 打印本页

  甘肃张家川县以高产创建为手段,以大面积增产为目标,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集成技术,通过精心组织,细化措施,靠实责任,狠抓落实,万亩示范片冬小麦增产幅度在10-20%,高产创建成效显著。冬小麦高产创建发挥了明显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应用现代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的小麦全面均衡增产。主要做法:

   一、强化领导,责任到位。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的工作机制,实行项目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成立了县委以分管农业工作的县委常委、县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财政、发改、统计、农村信合、农业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对高产创建工作进行总体规划、管理协调、集约项目、整合资金、监督检查。成立了以农业局分管农技工作的副局长为组长,农技、种子、植保等高中级技术人员为成员的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落实面积,制定实施方案、工作方案、技术规程,进行示范片的建设,技术培训、指导、宣传工作,试验示范工作的开展及建档立卡等工作。项目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了主推技术、主推品种、宣传推广方式,确定示范区域和目标产量。同时建立了技术专家联系片、基层农技人员联系户制度,每个示范片都有联系专家,每个示范村都有技术人员驻点指导,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形成了“任务落实到地块、干部指导到田间、技术服务到地头、物资供应到农户”的运行机制,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效运作。省高产创建小麦专家指导组组长,省科技功臣、省农科院小麦所所长周祥椿教授亲临张家川县进行现场指导工作,为高产创建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技术指导作用。通过强化行政推动、技术措施集成、典型示范带动,加大科技和物化投入,在典型代表区域,集中力量建成了东部示范片包括张川、恭门两镇12村,示范片面积1.11万亩;西部示范片包括龙山镇、木河乡的17村,示范面积1.05万亩。各建立一个百亩核心攻关方、千亩展示区示范片,主推品种兰天19号、兰天15号、兰天26号,良种推广面积达到了100%。

   二、强化培训,营造氛围。该县先后举办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培训班29期,培训干部及农户5800多人次。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3次,接待农民技术咨询230人次,发放良种介绍、栽培技术规程、测土配方施肥挂图等技术资料5610份,做了为期10天的流动宣传和技术专题讲座4期15场次。在两个万亩示范片建立醒目的技术推广标志牌2个,扩大了项目实施效果和宣传影响力,项目片重点技术入户率和覆盖率均达到了100%。做到了蹲点技术人员10人以上,每人联系户达到了20户以上,技术指导农户4次以上。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活动在全县掀起了科学种田、关注小麦创高产活动的热潮,广大群众在这次高产创建活动中普遍受益。

   三、加大投入,形成合力。县农技站结合旱作农业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整合资金给示范片从地膜、种子、农药等方面进行了补贴。补贴标准为:良种每亩补贴13元,农药每亩补贴2元。投资地膜1200公斤。同时对百亩核心攻关田的种子、地膜、肥料、农药给予全投。在各项技术和物化补贴的扶持下,激发了农民科技种田的热情,有力的提升了全县冬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四、集成技术,强化管理。按照“四统一”(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施肥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要求,重点抓了四项技术措施的落实:一是严把整地施肥关与测土施肥项目整合落实。张家川县年降水量为500—600毫米,其60%集中在7—9月,小麦主要生长期降水不足。采取夏茬田收获后深耕灭茬,遇雨后,浅耕耙耱保墒,播种前结合深施基肥深耕耙耱整地,秋茬田随收随深耕,可将深耕、施基肥、旋耕、耙耱整平一次性作业完成,播种前,确定配方施肥指标,按区域制定了施肥方案,由技术人员上门入户向示范片农户发放了配方施肥建议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配方施肥指导。二是严把品种及播种关与良种补贴和植保项目相结合。与县种子管理部门合作,根据多年试验示范结果,统一调供了适宜本县的冬小麦良种,以村为单位分发给示范片群众,实现统一供种90万公斤,良种普及率达到了100%。全部采用包衣种子,有效防治小麦条锈病、地下害虫等病虫害发生,为增产增收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三是促壮苗,重管理。开展冬前安全化学除草,用杜邦巨星等麦田高效、安全化学除草剂进行了喷雾防除,除草效果达到了90%以上。入冬前,面对初步显现的旱象,早动手,巧安排,统一组织,分片推进,进行了大范围镇压保墒,镇压面积达到了9600亩。四是“一喷三防”促大穗促粒重夺高产。早春2月下旬至3月上旬左右,冬小麦返青前中耕划锄,施化肥,促进项目区冬小麦苗情的转化升级。在灌浆期,将杀虫剂宰蚜10克,杀菌剂25%的三唑酮粉剂40克,磷酸二氢钾亩用磷酸二氢钾100克或金麦浪7.5克,兑水30公斤等混配“一喷三防”,达到了防病、防干热风、防虫、增粒重的目的,为增产增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