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 动态报道

邹平多措推进小麦高产创建

日期: 2008-11-14 16:44 作者: 韩本福 来源:邹平县土肥站 【字体: 打印本页

  08年邹平县被农业部及山东省政府同时确定为“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今年秋种,小麦播种面积敲定82.57万亩,创历史小麦播种面积之最,为小麦高产创建打好了基础。

  高产创建是以现代农业综合措施,整合农业先进配套技术,达到粮食高产、高效、安全、环保的生产目标。

  高产创建要依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秋种前,9月20日,邀请省小麦专家山东农业大学王振林教授在邹平黛溪山庄会议室就小麦高产创建的理论与实践作了专题培训。各镇(办)分管农业的领导及农技站站长,全县农技干部及长山、孙镇“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所涵盖的十个村的村两委和科技示范户参加了培训。会后示范户赵振武深有感触地说:“今年小麦高产创建咱心里有底了”。

  培肥地力是实现高产创建的基础。科学的测土配方施肥是有效培肥地力的保障,为搞好小麦高产创建,县土肥站对两个万亩方内的耕地以50亩为取样单位,进行取样化验,共取农化样234个,化验项目1638项。根据化验结果和多年的生产经验,经专家组认真研究,制订出适合邹平实际的配方。由县土肥站和镇(办)高产创建技术指导小组一块完成配方肥供应。为确保配方肥质量,由省土肥总站网联公司直接调配。县环境监测中心对每批配方肥再行复检。配方肥直接由厂配送到村供户,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让利于民。全县以两个万亩方为中心,辐射带动相关镇(办)的20万亩小麦用上了配方肥,同时尚有5000亩用上了商品有机肥,为小麦高产创建打好了基础。

  深松深耕,秸秆还田、加厚活土层,提高土壤有机质。针对连年旋耕造成的耕层变浅,土壤蓄水保肥能力降低,不利于根系发育,限制了小麦高产更高产的土壤障碍。今年在两个万亩方内采用新购置的两台新式深松机进行了深松深耕,深松深度达30cm以上,同时用与其配套的新式小麦播种机播种,这一配套措施是小麦耕播技术的一大改革。从技术要求的角度讲,秸秆还田是现在乃至今后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办法。试验研究结果也证实,高产与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成正相关。在秋耕前的几天时间里,镇(办)村有关人员检查宣传引导:“禁烧秸秆,还田为肥”。由此带动全县65%以上的麦田实行了秸秆还田,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又提高了土壤有机质,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全县小麦统一供种面积48万亩,两个万亩方内供种率达100%,所供种子统一包衣,统一配送,同一技术指导。品种选用具有高产潜力的济麦22、良星99及州元9369。

  不误农时,进村入户举办技术讲座,把先进实用技术普及到生产第一线,提高小麦生产科技含量和水平。秋种至今,农业局利用技术、人才优势。组织全局50名农艺师以上技术职称的技术干部到各自结对的100个村庄进行了两次科技入户。从生产第一线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解决。对今年小雨多,大雨少,底墒不足和粘土地麦田坷拉多影响麦苗生长的实际情况,及时发动群众冬麦早管,至10月底全县浇麦面积达25%以上,提前拉开冬麦管理的序幕。

  冬前病草害防治技术意见,随科技入户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在11月3日专家组下乡查看小麦生长情况时,发现已有群众开始打小麦除草剂,现场调查得知,多数农民知道麦田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时间是冬前,即播种后的35-50天,气温在9℃以上时用药。

  小麦高产创建需现代农业的多部门参与,整合综合技术,集人力、物力、财力为一体。共同助推实现高产和总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