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粮棉油糖高产创建 > 动态报道

2009年山东省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

日期: 2008-11-14 16:33 作者: 来源:农业部种植业司 【字体: 打印本页

  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2009年全国粮棉油高产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和省政府批转的《关于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为扎实推进我省2009年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小麦是我省第一大粮食作物。开展小麦高产创建活动,充分挖掘小麦生产潜力,通过样板辐射作用带动全省小麦生产水平提高,对于确保粮食安全,保障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地点

  示范县(市、区)为:章丘市、商河县、济阳县、淄博市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滕州市、广饶县、莱州市、莱阳市、龙口市、青州市、安丘市、高密市、诸城市、兖州市、曲阜市、邹城市、梁山县、泰安市岱岳区、东平县、肥城市、莱芜市莱城区、莒县、文登市、邹平县、阳信县、惠民县、博兴县、临邑县、齐河县、禹城市、陵县、平原县、聊城市东昌府区、莘县、茌平县、阳谷县、郯城县、苍山县、沂水县、鄄城县、单县、郓城县、曹县、定陶县等46个县(市、区)。

  实施地块要靠近大路两侧,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排条件良好,远离建筑物。常年小麦产量450~600公斤左右。土壤有机质1.2%以上,速效氮80μm/g、速效磷25μm/g、速效钾110μm/g以上。

  三、任务指标

  组织实施“十、百、万”小麦高产示范工程。龙口市建立1个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其他45个高产创建县(市、区)各建立2个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片,亩产量指标60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12%以上。在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中,设十亩高产攻关田,亩产量指标70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20%以上;设百亩高产示范方,亩产量指标650公斤,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15%以上。

  除万亩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外,每县(市、区)再安排高产辐射带动区10万亩,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8%以上。

  全省共建立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91万亩,示范区内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达到100%,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12%以上;高产辐射带动区460万亩,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普及率95%以上,平均亩产500公斤以上,或比前三年平均产量亩增产8%以上。

  四、承担单位与任务分工

  高产创建活动由省农业厅生产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联合主持,46个示范县(市、区)农业局负责具体实施。

  省农业厅生产处负责全省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负责制定总体方案,组织培训县(市、区)、乡(镇)、村技术骨干,引进新品种(系),组织专家进行巡回技术指导和检查验收等。

  46个项目县(市、区)农业局负责落实项目实施地块,制定技术方案,培训、指导项目区农户。

  五、主要技术内容

  (一)主推品种

  济麦22、良星99、泰山9818、汶农六号、临麦4号、山农15号、济麦19号、烟农24号、泰山23号、烟农21号、济麦21、临麦2号、烟农23号、洲元9369、济南17号、济麦20号、山农8355、潍麦8号、烟农19号等。各县(市、区)高产示范区可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基础、耕作制度等选择高产潜力大、抗逆性强的1~3个品种进行集中攻关、展示、示范。

  (二)主推技术

  小麦高产创建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良种良法配套。在选择确定示范推广品种的同时,各地必须加强栽培技术的集成与配套,本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因地制宜集成和组装与种植品种相适应的主推技术。全省重点推广小麦氮肥后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小麦冬春控旺防冻防倒综合配套技术、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节水高产栽培技术、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三)关键技术措施

  1、培肥地力。通过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途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蓄肥水能力。

  2、精播、半精量播种。运用精量播种机精量播种,大穗型品种,基本苗13万~18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3~2.5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2.5~3.0倍,每亩穗数30万~33万,每穗粒数45~47粒,千粒重48~52g,穗粒重2.3g左右;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基本苗10万~12万,冬前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2倍,春季最大总茎数为计划穗数的1.8~2.0倍,亩穗数45万~52万,每穗粒数33~35粒,千粒重45g左右,穗粒重1.5g以上。

  3、氮肥后移。将氮素化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50%,追肥比例增加到50%,土壤肥力高的麦田底肥比例为30%~50%,追肥比例为50%~70%;同时将春季追肥时间由返青期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土壤肥力高的地片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移至拔节期至旗叶露尖时。

  4、配方施肥。高产创建地块总施肥量一般每亩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纯氮14~16公斤,磷(P2O5)8~10公斤,钾(K2O)7.5~9公斤,硫酸锌1公斤。

  5、控旺、延衰。因播期、播量控制不力,或冬前积温过多,亩分蘖数超过80万、有旺长趋势时,越冬前和返青后,及时镇压,结合叶面喷施壮丰安等化控剂,控制旺长。

  6、防病治虫。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及时做好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重点做好小麦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蚜虫、红蜘蛛、吸浆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六、工作措施

  (一)成立领导和技术小组

  省里成立小麦高产创建活动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项目领导小组由省农业厅王培泉副厅长任组长,省农业厅生产处解洪起处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曲召令站长、有关市农业局分管局长及项目县(市、区)农业局分管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和协调工作,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项目技术小组依托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由山东农业大学于振文院士任组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徐兆春研究员任副组长,省农科院作物所黄承彦研究员、青岛农业大学林琪教授、省农技推广总站鞠正春研究员、有关市农业局(农委)农技站长及项目县(市、区)农技站长为成员。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

  各示范县(市、区)建立相应机构,要注意吸收项目区中相关乡(镇)领导和技术骨干参加。

  (二)建立目标责任制

  各示范县(市、区)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制定出针对当地实际、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报省农业厅生产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备案。各县(市、区)实施方案要明确任务指标和工作进度,细化技术措施和人员配备,高产创建田块要落实到乡、村和农户。

  省农业厅与县(市、区)农业局签订项目实施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分工实施。同时,各县(市、区)要明确一位联系人,负责材料上报和联络工作。

  (三)建立健全项目档案

  1、建立资金管理档案。各示范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和省财政有关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按照项目预算使用资金,实行专账支付。

  2、建立项目区农户、地块档案。万亩核心示范区内,以村为单位逐户详细记录地块位置、种植品种、种植基础、承担任务、主要技术措施及实际产量。

  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高产示范方、万亩核心示范片,都要用适当的方式,在适当的位置树立相应的标牌,便于观摩学习。

  3、建立项目实施档案。项目实施单位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用图片、文字、影像等形式进行全程记录,为项目检查验收等工作提供依据。

  (四)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素质

  各高产创建县(市、区)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政策措施、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实施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按照农业科技入户培训和指导要求,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技术讲座、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达到万亩片有技术专家、百亩方有技术骨干,十亩田有技术标兵的高产创建要求;要切实组织专家深入创建点,开展小麦苗情、墒情、灾情和病虫情况调查,及时采取田间管理措施,分区域、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项目区农技人员和农民的科学种田水平。

  (五)搞好检查督导和验收总结

  各县(市、区)农业局要加强材料收集,建立活动档案,做好工作记录,抓好总结交流,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省农业厅将在关键生产环节抽调人员进行检查督导。

  各县(市、区)要于5月下旬,对小麦产量进行初步测产,及时上报省农业厅生产处和省农技推广总站。根据测产情况,厅里将组织有关专家统一进行验收。

  各县(市、区)要于2008年7月20日前,写出项目工作总结和技术总结报告,报省农业厅生产处和省农技推广总站。

  七、具体进度安排

  高产创建活动分七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8年9月~10月初,制定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区规划;部署任务,落实地块、农户;开展秋种技术培训;筛选和引进具有高产潜力小麦品种,做好备播工作。

  第二阶段:2008年10月初~10月下旬,各高产创建县(市、区)按照技术方案要求指导项目区农户适期播种小麦。

  第三阶段:2008年10月下旬~12月,进行苗情考察,制定冬前管理技术意见;举办示范户冬前管理技术培训班,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开展冬前管理工作。

  第四阶段:2009年1月~4月,搞好春季苗情考察;制定春季麦田管理技术意见;省农技推广总站举办春季麦田管理技术市、县级技术骨干培训班,各项目县要做好项目区农民的技术培训,适时指导农民进行春季麦田管理工作。

  第五阶段:2009年5月,召开小麦项目实施情况现场观摩会,推动小麦后期管理工作。

  第六阶段:2009年6月,省农业厅组织邀请专家对高产创建活动十亩高产攻关田进行实打,对百亩高产示范方、万亩核心示范片和十万亩辐射带动区进行测产验收。

  第七阶段:对实施单位和项目参与人员进行绩效考评;撰写总结报告和小麦超高产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