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今年粮食增量位居全国前列
秋收时节,广袤的内蒙古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内蒙古农牧业厅农情统计,今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420亿斤,较上年增产58亿斤,增量位居全国前列;粮食单产达到532.9斤,较上年增加59.3斤,粮食总产与粮食单产均创下了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粮食生产历史最高纪录,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粮食连续五年大幅度增产。
“通过调整结构、聚焦优势产业,今年我们大豆、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30万亩,粮食产量增了15亿斤,总量突破了36亿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政府副旗长胡兆民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这只是内蒙古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一个缩影。近几年内蒙古重点培育壮大了以玉米、马铃薯、大豆为主的优质粮油产业,增强了优势粮食主产区辐射带动作用,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升,尤其今年内蒙古投入农林牧渔业方面的支农惠农资金已达到199.8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播种面积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达到10291万亩,比上年增加14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7881万亩,比上年增加228万亩,其中玉米、马铃薯、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了73.07%。
今年,内蒙古全区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7%,配方施肥面积达到了43.1%,玉米“一增四改”、马铃薯“两增五推”、高油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应用率达到65%。今年全区共有3.3万名科技人员坚持在一线指导农业生产,发放农业技术资料374.9万(份、册),完成农民科技培训360.6万人次,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3.16%。
“这玉米,真高产,明年我全种这个品种。”看着自家地里黄澄澄的大玉米棒,赤峰市松山区农民老刘笑得合不拢嘴。9月底的测产结果显示这片万亩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田平均亩产达到913.2公斤,核心区亩产1250.5公斤,创下了东北、内蒙古地区玉米高产新记录。内蒙古今年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提升粮食单位产量,对粮食增产发挥了关键作用。全区共建立了104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11.6万农户参与高产创建,带动全区1000万亩粮食增产8亿斤。
内蒙古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促进土地合理流转,积极探索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的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了农业生产节本增收。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正在编制《内蒙古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规划》,到2015年内蒙古粮食生产能力将达到500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关新闻
- 湖北备战“三秋”保丰收 2018-08-22
- 农业部部署2016年“三秋”机械化生产工作 2016-09-18
- 辽宁发布秋粮生产和市场价格调研报告——预计种粮收益整体有所提升 2020-12-03
- 农业农村部:今年我国粮食总产预计再创历史新高 2020-10-29
- 石家庄市秋收秋种任务基本完成 202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