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50问》如何看待农产品中的重金属?
重金属一般指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重金属包括金、银、铜、汞、镉、铬等约40余种元素,由于化学性质相似,砷元素也通常被归于重金属一类。重金属并非都具有毒性,如锰、铜、锌等是生命活动必需的微量元素。目前,国际上公认影响比较大、毒性较高的重金属有5种,即汞、镉、铅、铬、砷,这些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不易排出或者分解,达到一定浓度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原因,主要是种植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在。矿区以及重污染企业的环保措施不到位,长期大量排污,导致土壤重金属含量过高,生产与此的农产品,就会出现重金属含量超标的可能。
认识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时土壤重金属超标,但农作物并不超标。原因是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比较稳定,难以被植物吸收且迁移能力也较差。不同的重金属向农作物的迁移规律是不尽相同的。同时重金属向作物的迁移活性也受到土壤性质的影响,如在酸性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就会增强,作物转化率也会提高。因此,南方的土壤相对于北方,引起产品污染的概率会高一些。
另外,农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也相差很大,如水稻对重金属镉的吸附能力就明显强于番茄、辣椒等茄果类蔬菜;同一种作物,不同品种之间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也不尽相同。
因此,并不是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越高,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也越高,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相关新闻
- 甘肃省巧解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难题——治理与修复技术填补五项国际空白 2015-03-02
- 四川省德阳市2015年耕地质量保护实施情况 2015-05-29
- 德阳市2015年耕地质量保护实施情况 2015-05-29
- 海安县农委召开农产品重金属污染防治监测工作会议 2015-05-28
- 重庆市举办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技术培训 2015-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