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十佳农民”2017年度资助项目遴选 > 全国十佳农民

依靠科技让脱贫致富路上开满栀子花结出小康果——杨莉事迹材料

日期: 2017-09-07 15:49 作者: 来源:农业部人事劳动司 【字体: 打印本页

  2016年3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全国“两会”湖南代表团审议,她作为优秀农民代表被安排与总书记同坐主席台,共商国是。总书记握着她的手亲切地说:“农民代表,带领农民致富,好!”。

  她,就是农民科技致富的领路人,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岳阳市屈原管理区凤凰乡河泊潭村村委会主任、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海泰栀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莉。通过专心学科技,她从普通农家女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专心用科技,她又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践行者;通过真心教科技,她更是从致富能手成长为扶贫一片、带富一方的致富典范。她还是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岳阳洋利农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全国杰出创业女性,湖南省劳动模范等等。在杨莉看来,每一个身份,每一份荣誉,不仅凝结着辛勤的付出,更意味着沉甸甸的责任。如今,她正带领农民兄弟撸起袖子加油干,用科技和勤劳浇开致富花,结出小康果。

专心学习农业科技,农家女变成了新农民

  杨莉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但她对学习农业科技却特别痴迷。她通过各种渠道坚持学习了《作物栽培与耕作》等本科课程,记了近30万字的学习笔记。

  洞庭湖区是全国主产粮区,种好粮食在她看来是“天大”的事。2010年,她成立“岳阳洋利农民粮食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科学种粮。村里的“老把式”都不相信她能把田种好。不服输的她向湖南省农科院专家拜师学艺,率先实行水稻大棚育秧和机插机收,最终效益比普通农民种粮高出近30%,“老把式”们心服口服。第二年全村整体加入了她的合作社,全社种植面积5300亩,产量4700吨,实现产值约1400万元,影响带动屈原区的水稻机插秧普及率达95%以上。正是坚持专心学科技,用科技,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杨莉从一名普通农家女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屈原荣获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座谈会上,她关于科技兴农的发言赢得了各级领导和农业专家的高度好评。

  作为农民代表,杨莉总在思考:怎样才能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她自费到湘、鄂、赣等省的20多个乡镇走访调研,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关于国家要加大对农村新型科技组织支持的建议》,提出要改变“科技下乡好、扎根基层难”的局面,让科技农业在乡村生根开花。十年来,她先后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关于“三农”的建议186份,其中有10条被全国人大列为重点建议。

敢想敢干趟出新路,栀子花长成了摇钱树

  在参加全国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一次重点建议调研过程中,杨莉参观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组培实验室。听着专家对组培苗的介绍,亲眼看到由细胞反应培育出的小苗生机勃勃,她敏锐地意识到:植物细胞脱毒组织培育是一条科技兴农带动农民更快致富的途径。

  说干就干,经过对众多植物品种调研对比,杨莉决定发展药食同源植物栀子。栀子花是岳阳市市花,栀子非常适合在洞庭湖区种植,它的花、果、叶、根都可利用,特别是从栀子干果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杨莉坚信,栀子产业必将为乡亲们开启致富之门。

  决心下定,但一没技术,二没设备,怎么办?她不畏艰难,四处请教专家,一年内11次去中国林科院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争取到了王亮生等著名专家教授的支持和指导。教授们都说:“对组培这门技术的掌握,杨莉绝不亚于研究生。"

  2012年,杨莉从中国林科院引进了优质栀子母本,坐火车从北京拖来营养母液,湖南第一个由农民创办、建在农村、直接服务农民的高科技农业实验室及育苗工厂,就在田间地头成立了。培育出的栀子新品种“林海1号”,具有产量高、成熟早、抗病毒性强等优势,并且栀子果中天然色素、藏红花素、栀子苷等成分含量远远高于普通栀子。

  经过5年多的努力,海泰栀子已发展成占地9980 m2、专业技术人员36人、先进仪器设备128台套的实体,具备5000万株/年的优质组培苗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制定了“栀子工厂化育苗和GAP种植技术操作规范”等五项标准,申报了8项专利,建设了580亩炼苗基地,56000 m2的工厂化育苗大棚,实行了栀子大棚多层育苗的新技术,这在全国是首例。2016年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湿地林木良种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每当看到一批批优质种苗从实验室到大棚移栽,远乡近邻的农户拉走一车车优质种苗,杨莉总是满怀欣慰。

  仅仅引导农民种植栀子是不够的,为解决农民卖产品难的后顾之忧,杨莉引入合作伙伴美籍华人、全球研究栀子深加工的顶级专家王志远教授的团队,投资8000多万元,在屈原建立栀子深加工基地,提取天然色素、藏红花素,打造“优质种苗繁育+GAP示范种植+合作社+深加工+市场+互联网”的产业链,完善从田间到餐桌可追溯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打造以栀子为核心的十亿元高效农业产业。 成立了全国第一家集栀子科研、种苗培育、示范种植于一体的海泰栀子农民合作社,和社员实行“六统一”的合作模式:统一供应种苗、社员培训、测土配方、生资供应、品牌标准、收购产品,实现了生产的标准化。目前杨莉自己示范栀子种植6123亩,1080户社员种植32165亩,30亩以上规模经营社员634户,千亩以上规模社员5户,社员平均年收入4万多元、每亩年增收入1800多元。合作社社员湛辉龙入社前因儿子读大学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父亲患癌症、病逝负债累累。杨莉动员湛辉龙加入合作社,免费提供16亩栀子种苗送到他的地里,手把手教他种栀子,发展林下经济,使他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2016年不仅还清了欠债,建了新房,还有了存款。

热心培训精准扶贫,困难户圆了脱贫梦。

  为了将农业科技落地生根,杨莉将高科技农业实验室建到了田间地头,把专家请到农民中来培训。一开始农户瞻前顾后,杨莉让成果说话:“普通的一个栀子果只有5克,组培的足有17克重。”农民眼见为实,学科技的意识越来越强。杨莉又自筹资金建农民书屋,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硬件设施,购买了科技农业书籍、光盘3000多册。她的农民培训学校不仅有专家讲课,还有种植大户和社员的现身说法,让农民愿意听、喜欢听、听得进、学得会。2016年她组织“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培训2000多人次。

  家门口培训,走出去“换脑”。杨莉多次带领社员们到山东、浙江等10多个省市取经,每年送社员们到中科院、湖南农大培训。几年来,农民培训学校已组织栀子、龙牙百合等种植技术、信息服务、市场营销等培训近300期,参加学习的社员达29786人次。

  杨莉积极响应总书记“精准扶贫”的号召,2016年为岳阳32家合作社社员垫付栀子苗、专用肥等生产资金400多万元。平江县瓮江镇兰家洞林业合作社在杨莉的帮助下,发展林下栀子观光园2600多亩,有效带动了当地农户脱贫增收,去年脱贫户有50余户。至2017年,杨莉已在岳阳、益阳、湘西等地带动贫困村农民219户,种植栀子1.6万亩。免费提供栀子苗96万株,价值439万元。她计划在三年内种植栀子10万亩,让5000社员受益。

  平江县三市镇麦田村特困户李群平,父亲早逝,母亲体弱多病,两个妻子先后都因家境贫寒而离婚,留下二个年幼的小孩。杨莉逢年过节和开学都会给孩子送去慰问金及学习用品。前年给他家送去了一公一母两头小牛,现在2头牛变成了4头牛,同时送去了5亩地的栀子苗,预计从明年开始栀子能每年增收5000多元。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2017年3月1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践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开出栀子花,结出小康果》为题对她进行报道。杨莉表示,要将总书记的嘱托落实到田间地头,始终不忘自己是农民代表,一心一意带领农民走科技兴农、科技致富之路,要利用高科技生物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用栀子添彩美丽中国,在湖湘大地构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