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十佳农民”2017年度资助项目遴选 > 全国十佳农民

揉碎贫瘠,点播边境山区农民富裕新希望——郑家海事迹材料

日期: 2017-09-07 15:47 作者: 来源:农业部人事劳动司 【字体: 打印本页

  题记: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选择人生的精彩。郑家海把个人的致富成功,视为只是与命运打个平手,只有带动一方百姓脱离贫困,过上富裕幸福生活,才是精彩的完胜——他做到了。

  廖汝平,既是残疾户又是贫困户,多少年来,靠山岭上有一年没一年的肉桂、八角收成和到口岸打打散工,维系生活。

  2015年,他用3亩山坡地作股,加入村里的广西防城港市永利达种养专业合作社,平时到合作社管理牛大力,每月收入2000元上下,年底还有分红,一家人做梦一样脱了贫。

  “梦”醒来后,他第一个最要感激的人是合作社理事长郑家海,没有郑家海就没有他一家的今天,更没有边境山区农民群众靠种植牛大力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幸福生活。

  2017年6月,郑家海这个项目获广西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优胜奖。

弃医经商,让自己先富起来

  46年前,郑家海出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偏远的边境小镇——防城港市防城区峒中镇板兴村。这里崇山峻岭,与越南一沟之隔,离县城140公里。

  艰苦恶劣的环境使郑家海从小意识到,只有发奋读书,才能走出大山,远离贫困。1991年7月,郑家海以山区小孩难有的成绩,考入广西合浦卫校,两年后顺利毕业,并回到家乡当上一名乡村医生。

  为了尽快提升自己的医务技能,郑家海白天为村民解除病痛,晚上独自挑灯攻读医药书籍。很快,他以娴熟的医技和满腔的热情赢得乡亲们的信任与依赖。在边境山区,许多群众居住在山上,特别是老人,不但爱生病,而且行动不便。但不管春秋冬夏、刮风下雨,郑家海每次接到求助信息,都是立即丢下手头的活,迅速前往,从没耽误过一个村民的就医救治。

  在几年的治病救人中,有一个问题反复困扰着郑家海,那就是自己天天为患病的乡亲们看病,确实是解决了他们身体上的疾病痛苦,但乡亲们的贫困始终不见减退……

  1997年,在新一轮下海经商热潮影响下,郑家海怀揣一颗先富起来的拳拳之心,毅然弃医经商,从事中越中药材等进出口贸易。

  凭着自己懂点药理知识专长,加上诚信经营,历经14年的打拼,郑家海终于由一个小打小闹的货商贩子,成长为防城港市一名具有较大影响力和资本的跨国商人。

回家务农,为村民脱贫搭桥

  在常年从事中草药材边贸生意过程中,郑家海看到山区农村一个抹不去现实:一边是外出经商打工潮涌动不退,一边是良田沃地丢荒日益严重,不变的是淳朴的乡亲们依然在承受贫困的煎熬,致富无门。

  既心急又感到心疼的郑家海特别用心,2011年,他第一次深度接触到牛大力,就敏感感悟到它是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棵好苗子”。

  牛大力又叫倒吊金钟,亚热带植物,以根入药,有补虚润肺、强筋活络功效。当地山岭有野生牛大力,只是近年大量挖掘,资源濒临枯竭。

  郑家海在穿广西、过广东、下海南考察了10多个牛大力种植基地和三省区的市场后,欣喜地得出一个坚定结论:牛大力市场前景广阔,种植牛大力产值高、效益好。

  2013年,郑家海在家乡板典村尝试种植50亩牛大力,喜获成功。2015年,他放弃稳健的边贸生意,回家务农发展种植牛大力,并创办起注册资金2000万元的防城港市永利达种养专业合作社,希望带领村民群众一起挖掉穷根,走向致富。

  但是,市场上的牛大力种苗,品种混杂,坑人不浅。为保证给群众提供优质种苗,郑家海放下小商人的求近利、小利思想,以一个大家的博大心胸,与广西师范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合作,采取“企业+科研院校+基地+农户”的模式,精心经营,共同培育出适合本地的优质、高产牛大力种苗。

  在发展合作社成员方面,郑家海还创新运作模式,农户以承包经营权土地作为股权投入并享有收益分成,不以固定的租金计算流让价格,收益按3+3+3+1分成模式分配,即农户占农作物收益的3成,受让土地的种植管理方占3成,投资销售商占3成,村委会占1成,村委会的收益主要用于村集体公益事业,不能挪作他用。

  郑家海独创的这个让乡亲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经营模式,广受村民群众欢迎,一时间,牛大力产业规模达到集聚效应。

  短短两年,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种植牛大力5080亩,种植地区覆盖防城区、东兴市沿边一带山区乡镇,甚至越南,带动山区158家农户参与项目建设,扶持238户贫困户、残疾户。2016年,合作社获自治区授予“防城区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农业区域规划试验基地”;2017年3月获防城港市“2016年度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

二次创业,引边民致富上路

  随着牛大力种植面积扩大,生产出来的农产品越来越多,销售必将成为一大问题。

  郑家海清楚地知道,单靠种植农产品来维持良好经营状态或持续在市场上永言不败,那是熊猫——少之又少;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开发提高附加值的产品,拉长产业链。

  但是,目前全国各地的牛大力产品深加工研究乏力,也无行业标准,产品宣传又非常滞后,要想抄近路学习前人经验无路可寻,等更是坐以待毙。

世上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

  郑家海没有时间犹豫,他迅即调整合作社管理模式,开始二次创业,投入1000多万元,合作办厂,并再次与广西师范大学“药用资源化学与药物分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广州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展开深度合作,研发后续牛大力系列产品。一年多时间,他们先后研发成功十万山牛大力系列产品,包括牛大力保健酒、牛大力养生茶、牛大力男性饮品、牛大力女性饮品、牛大力薯粉等,产品面市即广受消费者青睐。

  同时,郑家海还大胆探索众创、众筹、众包、众扶的新商业服务模式,与北京万创聚力公司合作,设立万创中国•永利达东盟创业中心项目,落户防城港市IT小镇。项目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产业生态链创新创业服务云平台,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汇聚创新创业资源,聚合创新创业力量,为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及自由创客团体提供项目、资金、人才、空间、营销、渠道、工具、资讯等覆盖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促进供需之间精准匹配、快速对接,也把牛大力产品全面推向全国市场。目前,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之中。

谋划未来,用产业富饶边疆

  郑家海是个农民,即使谈到今后发展计划,也带有一股“泥巴气”,让人觉得踏实。

  他说,谋划好牛大力产业的发展规划,就是谋划好“一带一路”有效带动两国边民致富的重要路径,这始终是摆在合作社发展旅途上的终极目标和首要课题。

  郑家海表示,当务之急是把在广东合作办的加工厂搬迁回峒中镇,并分期建设牛大力养生酒、牛大力健康袋泡茶、牛大力抗疲劳饮料、牛大力养生食品生产线项目,尽快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做大做强牛大力产业,让乡亲们看到产业的希望。

  据悉,该项目占地120亩,总投资8055.39万元,建成后可解决300-500名村民就业。目前项目规划方案已报防城区政府。

  同时,按照“一带一路”倡议的思路,做大边境农业跨国发展模式。针对越南农业国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的情况,永利达合作社在当地政府与越南相关县、市发展友好城市政策的引领下,通过农业技术输出,回收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或者直接与越南相关企业合作农业种植开发,促进越南农业科技水平提升。

  在农业种植、农产品开发等获得稳健发展后,尝试推行边境旅游农业综合体的全域发展模式,将牛大力产业与家乡优美的自然环境、独特民俗文化和浓郁的边关特色结合起来共同发展,建设一个永利达田园综合体:即依托牛大力种植基地,以全域性乡村旅游建设为理念,坚持“农游合一”的建设思路,在峒中镇打造一个中越边关牛大力特色风情小镇风景区,给乡亲们提供在家门口的又一致富新路径。目前该项目已报防城港市旅发委,正在申报立项。

  郑家海还透露,他们现在正在探索一个边境小镇农业企业与边民、边防官兵的共建发展模式。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共建活动,融合军企之情、企民之情,引领边民爱国拥军、发家致富,涵养两国边境人民“好邻居、好朋友”的国际情怀,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切都会变成现实。郑家海的牛大力产业不但成为祖国边关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更是助推中越两国边境群众致富的给力“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