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
新疆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地和畜种资源,现有牧民27.58万户,116.4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1%。受民族消费习惯和传统影响,畜牧业发展优势明显。另一方面,新疆拥有天然草原8.6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8%,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推动新疆现代畜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加强优质畜产品基地、人工饲养基地建设和舍饲圈养建设,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逐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农业援疆工作中,农业部进一步突出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加强生态保护等方面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为减轻草原承载压力,改善牧民生产生活条件,2009年国家在新疆启动实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中央财政下达基本建设投资3亿元,为11940户游牧民建设定居房屋和配套的牲畜棚圈等基础设施。截止目前,已完成建设定居房屋11516户、牲畜棚圈9123户,分别占计划户数的96%和76%。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支持新疆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指导新疆核定游牧民户数,加强定居点草原保护建设,会同有关部门一道,力争在“十二五”期间为所有居无定所的新疆游牧民群众建设定居房屋。
二是推动适时启动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2009年,中央财政投入2亿元资金,在西藏那曲、日喀则等地区开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正式启动了草原生态补偿工作,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行该项政策探索了经验。农业部将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指导新疆制定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方案,明确奖励主体、补偿标准、试点范围和实施年限等内容。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早日在新疆启动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试点工作,推进新疆草原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加快实施退牧还草工程。2003年,国家在新疆启动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集中治理生态脆弱和严重退化草原。农业部将指导和帮助新疆编制完成“十二五”退牧还草工程规划。同时,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衔接,争取扩大工程实施范围,提高中央投资标准,增加禁牧补贴额度,不断完善工程政策措施。
四是切实加强人工饲草料地建设。近年来,国家通过各类工程项目建设,已在新疆累计建成人工饲草料地63.3万亩,改良草地449.5万亩。前不久,新疆又研究制定了《新疆草地生态置换工程建设规划》,提出在农区和牧区分别建设人工饲草料基地和天然割草地。目前,该方案已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农业部将进一步指导新疆修改完善该规划,不断增加规划的可操作性,争取早日启动实施新疆草地生态置换工程。同时,将加大飞播牧草和草种基地项目对新疆的倾斜力度,支持新疆大力开展人工饲草料地建设,为实行牲畜舍饲圈养、推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五是高度重视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工作。“十一五”期间,农业部累计下达新疆中央投资4170万元,建设草原防火指挥中心2个、防火物资储备库(物资站)14个、边境草原防火隔离带5735公里;同时下达中央投资6750万元,防治草原鼠害2835万亩、虫害3928万亩。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支持新疆开展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防控工作,加大投资力度,完善防控技术方案,提高生物防治比例。同时,积极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启动《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中的草原防灾减灾工程,建立草原火灾和生物灾害防控长效机制。
相关新闻
-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强调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加力支持推动新疆三农改革发展 2023-09-04
- 农业农村部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和致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 2022-07-22
- “十四五”期间:全国农业农村援疆将持续推进 2021-07-11
- “十四五”期间全国农业农村援疆将持续推进 2021-07-11
- 农业农村部召开第十批援疆干部行前座谈会 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