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 > 全国跨区机收

山东武城:农机大户跨区作业满载而归

日期: 2009-10-20 15:18 作者: 方文霞 管红梅 来源:中国农业机械化信息网 【字体: 打印本页

    10月10日,远赴内蒙参加跨区作业的武城县农机大户梁朝顺作业队结束了为期三个月的跨区征程,满载而归。
 
    梁朝顺的作业队自2005年开始跨区作业,至今已有5个年头。今年,他们驾驶6辆联合收获机自7月15日从家乡出发,直奔内蒙,转战在巴盟、包头西部、乌拉特前旗三个地区进行跨区机收作业,主要收割水地春小麦、旱地春小麦、油菜籽、荞麦、玉米等作物,他们自己将机械稍作改装后还能收割油葵。
 
    聊起在外地机收作业的经历,老梁深有感触地说:“包头西北部是丘陵地形,土质很特别,只有10%的成分是土壤,抓起一把手里基本上是沙子,小麦也是旱小麦,只有一尺多高,不仅收割起来费劲、速度慢,收费还低,每亩地只收10块钱。尽管这样,我们也一样给他们割,为什么?那里的人太淳朴了,每次干完活,人家当场就把钱付给你,该多少钱给多少钱,还热情的邀请你去他家里吃炖羊肉,我们都不敢去,怕人家收钱,人家就说:‘吃饭白吃不要钱,你们出门在外的也不容易,外来的是客嘛!’就冲人家的这种实在劲,不挣钱我们也割。”说到这里,老梁有些激动,完全一个性情中人。“在乌拉特前旗收玉米效益不错。那里每家每户基本上都有开荒地,少则百十亩,多则二百多亩,而且玉米相当高产,每亩地平均产玉米1800多斤。那里只收玉米不收秸秆,秸秆当地人都留下养牛羊,每亩地收费行情跟咱这里一样,咱这里可是收玉米、秸秆还田全下来60块钱一亩地呢,耗油多,还是在外地干活利润高。”
 
    “这一走三个月想不想家啊?”“当然想了,想老婆孩子,不过也习惯了,这几年都这么过来的。再说家里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回来以后,家里的6亩玉米全都收完了,麦子也种上了,我媳妇一个人在家照管着,一串花钱雇机器,不用下力气,省事多了。”
 
    问及他今年的跨区收入,老梁掐指一算,“麦季大约割了1000多亩地,纯收入近3万元,秋季这三个月大约割了5000多亩地,纯收入有4万多吧,一年下来挣个7、8万块钱。其实今年我们本来打算干完内蒙的活再去黑龙江割大豆、水稻呢,后期车况不太好,三天两头的修车,我们才收工回来的,不然应该挣得还不止这些。”
 
    展望未来,老梁信心十足。“现在我自己就有三辆车,因为照顾不过来,今年外出作业的就一辆。明年我打算花钱雇司机,要通过农机部门培训的,全部带出去跨区作业,扩大经营!”
 
    看着老梁饱经沧桑却又精神抖擞的脸庞,我们仿佛看到了他坚定的信念,由衷地祝愿老梁的农机致富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