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城麦收新鲜事儿
麦收时节,笔者来到山东省诸城市农村采访,在亲身感受农民兄弟丰收喜悦的同时,记录下了一桩桩麦收“趣事”。
夫妻“麦客”结伴“淘金”忙
丈夫“西进东征”,妻子“随军同行”,这是今年诸城“麦客”大军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笔者在贾悦镇孟家屯村麦收现场,巧遇刚从河南南阳、驻马店等地跨区作业“驾机”归来的赵佃虎夫妇,还没等笔者开口,赵师傅就打开了话匣子:“今年俺两口子到外地干活安全又顺利,我只管一门心思开好机械,其余的事由媳妇张罗,不仅少雇一个机手,节约了开支,作业效率高,挣钱也比往年多,多亏了这位‘好管家’。”赵佃虎指了指坐在副驾驶座的妻子高兴地说。笔者在采访中得知,在该市今年组织的千余台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队伍中,像赵佃虎这样的“夫妻车”就有130多台。这种“夫妻车”,一方面可以少雇机手,节约开支;另一方面,也为机手做好了后勤保障。他们一般都是丈夫负责机械的作业和维护,妻子负责地块面积丈量、收费和料理生活。
支农官兵被“堵”回训练场
按照惯例,驻诸城空军某部每年都要组织官兵帮助驻地周围村庄的老百姓收割小麦。这天,官兵们人手一把锃亮的镰刀兴致勃勃地列队来到麦田地头,正要大干一场,却被闻讯赶来的群众拦住,说啥也不让官兵们下地,弄得官兵们“一头雾水”。看到官兵们疑惑不解的样子,村党支部书记笑呵呵地对大伙说:“由于俺村对土地进行了大面积流转,过去的‘边角地’、‘小地块’现已集中连片。这样,联合收获机就可以连片作业,从今年开始,耕、播、管、收全有机械干,再也不能影响大家军事训练了!”
近几年,诸城市把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提高机械化水平的重中之重来落实。到目前,该市已培植发展农机资产20 万元以上的农机大户420个,农机专业合作组织48家,走出了一条依托农机作业合作社推动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的新路子。据该市农机部门负责同志介绍,由于土地大面积流转,农村土地连方成片,生产方式也在悄然发生转变,土地的合理流转和适度规模化,既推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又有利于农业技术的统一推广,使大马力机械连片作业成为了现实,如今小麦机收率达到了98.5% 。
机械化让“三夏”变“两夏”
以前,每年的“夏收、夏种、夏管”都让人们忙得喘不过气来。如今,随着对农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诸城市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大大提高,使得夏收、夏种一次完成,“三夏”变成了“两夏”,农业生产由过去的一个月左右缩短到6至7天。笔者在枳沟镇普庆社区麦收现场看到,小麦联合收割机把麦秸粉碎撒在田间,玉米免耕灭茬直播机紧随其后播种施肥,省时省力,快捷方便,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往年需要六七道工序的夏收、夏种,今年一次就完成了,大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减少了劳动时间和强度。
据了解,近几年,该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000 多万元,重点补贴了农民购置小麦玉米互换割台式联合收割机和免耕播种施肥机,旨在提高玉米机收率,实现小麦(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模式,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了科技助耕、科学种田带来的实惠。(《农村大众报》B4版 2009-06-09) |